镜头下,生活的悲欢离合远似乎漂浮在地平线以外,影像里的眺望被谱写成青春的姿态。8月22日,第二届“未来因子 · 30x30青年摄影展”在成都市米拍影像艺术空间开展,展出了30位30岁以下青年摄影师的138件作品。
粉色的沙漠、戏谑性的调侃、塑料模具样的人物呈现……这些作品主题和表达方式,“个性”十足。在策展人王强看来,或许青年艺术家的影像还不够成熟,充满了未来的不确定性。但这些年轻的创作者不是带着经验在创作,而是作为生活者在表达。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促使这些多元的探索实验,构成了本次展览的迷人之处。
照片精心装裱后,被挂到墙上,观众在一个特定空间赏析,在王强看来,这是一件照片***完整的观看方式。两层楼的展厅里,充满着青春气息的影像作品,按照空间关系,陈列开来,也把年轻摄影家们的挣扎、困惑、思考一一打开。
在这里,你可以看见蔡鸿林的《塑料模具厂》书写着乡情。红底色上,身着黑衬衣的男女均用黑带蒙着眼睛,面无表情。“这组作品中我选择了模具厂作为故事的背景,来表现黄岩的这个重要产业。样的着装,样的表情,样的动作,重复地做着长得样的个个塑料模具。”蔡鸿林介绍,这组作品是其作品组“台州黄岩”里的第二章塑料制品,拍摄于黄岩区毛畲乡的一个模具厂里。蔡鸿林说,在黄岩的永宁江边矗立着两个有棱有角的大雕塑,上面写着“中国模具之乡”。这个小城里还汇集着许多外来务工人员,他们中大多都在大大小小的模具厂里工作。“模具”这两个毫无感情色彩的字眼在其心里却永远和家乡联系在一起。
在摄影师吴凡的作品里,故乡则有着另外的表达面貌。在《西北以北》的作品组图里,羊、牛漫山,野草荒芜。他镜头下,斜卧碎石路的中年男子从繁重生活抽离,在短暂小憩里放飞思绪;老农埋头向下,伫立在收获后的玉米地,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这些影像,像是一排排诗行,勾勒出“西北以北”“羊马很黑……孤独像一把刀,***了黄河的水”的诗韵。那广袤、贫瘠土地上,原始的底色、朴素的人民及其厚重的生活扑面而来。
谈及作品,吴凡相当感性,“在所有的艺术创作中,故乡当然必须是一个母题,这个母题的重要性其实远远无法用文字去描述、用镜头去摄录,一旦当我们读到了、看到了故乡题材的作品时,一旦这作品打动并击中了你,那种久久不能挥去的,是酸涩,是疼痛,是撇心,更是想要触碰又常常感到近乡情怯的复杂。”
在展览中,你还能看见这群青年艺术家对于自我身份的探讨,例如方正颇有梦幻色彩的《Identity Crisis》;也能在郭志华具ins风的《那年在敦煌沙漠的3天》里,邂逅粉色的沙漠、紫色的天空;还能跟随连志尚漫步在《长江沿岸》,在一片小青绿的色调里,认识生命之源……
对于有人提出,展出作品中有不少摆拍作品,王强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抓拍,还是摆拍,现在对于这种的讨论,已经不多。重要的是,他们都是表达自我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