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被锁的生活是怎样的吗?生活在阳光下的我们恐怕很难有答案,只能联想到黑暗、绝望这类的词汇。
在浙江中部的一些乡村中,曾经就存在一些常年被锁的精神病患者,他们生活在狭小的空间中,有的被铁链锁住,有的吊在楼板上,有的被关在笼中……俨然失去了生命本身的尊严,只剩下麻木的躯体。
一直致力于记录身边事的摄影师项新平,在2007年的一次偶然机会中,了解到这一群体的存在,惊讶于事实的同时,他决定用镜头将这些被锁患者的真实生存状况记录下来,让更多人了解到他们所处的困境。这一拍就是十几年,期间,身体和灵魂历经数不尽的煎熬,*终有了组照《解锁》。
项新平凭借《解锁》在2018年度“森特•安图杯”国际摄影大赛中,荣获“全球十佳摄影师”大奖以及10万元人民币奖金。
偶然发现,毅然跟拍
Q:《解锁》这组作品反映了您的哪些创作理念?
项新平:《解锁》是我十几年创作的代表作之一。我是一个社会纪实摄影爱好者。在学习摄影之初,就给自己做了一个明确的定位:不跟风式东奔西跑去追寻风花雪月,不追光影赶落日,而是踏踏实实地立足当地、立足身边人、立足身边事。反映普通百姓的生活和百姓关注的热点,记录弱势群体,是我摄影创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Q:请您简单介绍这组作品的创作过程。
项新平:2007年初,全国许多地区已经进入小康社会,但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仍然有一些人看病难,没钱看病。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浙江还存在着戴有“枷锁”的精神病人。这些病人的父母大多已经年迈,且家庭困难,没有能力将生病的子女送到医院就医。精神病患者一旦发病,就会做出过激的行为,有的赤裸全身在街上游走,有的见到行人乱骂乱打,有的甚至会做出杀人、放火等更可怕的事情。年迈的父母生怕子女会给他人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于是,干脆将他们用铁链锁住、吊在楼板上甚至关在笼中,这般无奈之举也致使病人过上了非人一样的生活。
2007年,我用了一年的时间走进精神病患者家中,了解他们的处境,记录下他们被锁的生活。2018年,我又回到寄养中心回访记录他们的康复情况。前后横跨10年,每当忆起,我总忍不住感慨时间的魔力,它可以改变一切。
每一次拍摄,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
Q:《解锁》这组作品中有哪些令您印象深刻的画面?
项新平:在拍摄过程中,每位患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一次拍摄断脚患者的经历中,由于病人的大小便都在床上解决,我进去拍摄的那一刻,几乎无法呼吸,只能闭气拍几十秒钟,之后出来换气再进去拍。这样反复拍了十几次才算告终;还有一次拍摄一对兄弟时,他们的父母反复求助我可否帮忙向有关部门申请,如果哪天他们二人离开人世,希望能将自己的两个精神病儿子实行安乐死,之后把遗体捐献给国家做医学解剖。说话间泪眼婆娑,他们怕自己死后儿子没人管,到外面犯事。我听着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两位老人,只能木讷地答应着……十多年来,每当忆起这个画面,我总是抑制不住地忧伤。
Q:在拍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或阻碍?
项新平:拍摄任何内容的作品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特别是负面的东西。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都不愿意将负面的东西晒到阳光下。所以很多时候需要耐下心来,多花时间与被摄者沟通、交流,用真诚去打动别人。只有与拍摄对象建立信任,才有可能顺利展开创作,同样的,拍摄的困难和阻力也会减少许多。
是我,用手中的相机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Q:通过您的拍摄,精神病患者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改观?
项新平:我将自己的调查拍摄的影像资料提交给有关部门,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第一时间拨出专项资金,出台了重度精神病人的救助政策,解救了这些长期被锁的病人。多年锁住精神病患者的那道锁终于打开了,这些患者被送到医院进行免费治疗。2018年,当我再次去到医院探访他们时,一些精神病患者经过医治,已经成为了正常人;还有一些病人则获得允许,长期免费居住在医院里。看着他们在医院的新生活,再次联想到相机中曾经的画面,我的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种成就感,是我,用手中的相机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Q:长期拍摄项目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吗?
项新平:其实*重要的就是心不躁,气不浮,认认真真地去关注当下。如果没拍几张就急于参加比赛,就很难静下心来,*终敷衍了事,起初设定的长期项目恐难以坚持。我目前在做的一个专题计划拍摄周期是18年,至今已经拍摄了8年,还从来没有一张照片拿出来发表或参加过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