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真摄影繁荣,我们到底应该关注什么?城市这么大,生活这么快,除了忙碌与琐碎以外,我们拿起相机还能拥有怎样的收获,是片刻的欢愉还是刹那间的孤独?
关注大城市中人的生存状态,记录写真人像背后的情绪艺术。今天和摄影师 @三火Yvan 聊了聊他的影像故事,一起来听听吧~
各位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摄影师 @三火Yvan,一个生活在北京的普通上班族,从事科研工作的同时从事人像写真摄影。
身处***摄影时代,其实端起相机并不难。
但从事摄影的两年时间里,我真的是把全部的业余时间留给了摄影。起初,我也总是为摄影下某些定义,强加一些意义,比如“透过它(镜头)去看世界”,但拍下来发现,其实是摄影在带着我成长。虽然我从事的是人像摄影,但我常说,“好的摄影在摄影之外”,它让我看到了更多种生活,理解了更多样的存在,记录了更多易被忽略的细腻感受。
肢体,是人类*通用的沟通语言
你的人像作品风格多变,创意从何而来?你是如何策划一次人像拍摄的?
作品风格多变是好事也是坏事。这个时代,很多人急匆匆给你贴一个标签,弄一个认证,风格多变会常被人理解为没特点。
这两年,我的确拍了很多美好的脸蛋和年华,变换着风格去拍,古风、胶片、清新各种题材我都有涉猎。这其实源自于我对于人像摄影的胃口,我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对人的生存状态、对于情绪的表达、对身体语言、对人和自然的关系进行一些记录。
哈哈哈,策划拍摄我能说两个小时!但关键点还是创意,摄影师要知道自己想拍什么,如何去用摄影的方式传达美。再确定好场地、服装、模特,以及应对一切不确定因素的准备。
你很擅长透过模特的肢体语言去表达情绪,有什么心得可以分享?
肢体是人类*通用的沟通语言。
比如,在你出机场想吸烟又没有打火机的时候,只要向别人用手比划下用火机打火的动作,不论对方的种族语言,都会明白你的意思。
人像写真也是这样。透过脸孔眼神,色彩搭配,肢体动作都是表达的方式,人类之间都有着某种微妙的认知基础,多去观察和捕捉,会有很多琢磨不透的美。
走近被摄者,才能更好地交流
“摄影是打开自己的过程,试着去靠近你的拍摄对象”。你有长期合作的模特,在模特选择上,有什么要求吗?
其实我没有特别的选择过模特,都是被选择。
我希望她们能在镜头前松弛下来。大部分人面对镜头时紧张和拘束的,摄影师要做的其实不仅仅是在合适的时间按下快门,当然那是必须步骤,但在按下快门之前考验摄影师的是对于场面的把控和模特引导能力。这关乎摄影师的格局和气场。我常和学员说“摄影师打开自己的过程,是这去靠近你的拍摄对象”,就是这样的道理。
只有走近被摄者,才能更好地交流。拍照这件事,无非就是两个能量场的碰撞和联系。当镜头中的人都松弛下来,自己*深处的情绪才能得以抒发,摄影师要做的就是捕捉了。
在这么多人像作品的拍摄背后,有什么令你印象深刻的故事吗?
每套照片都是一个故事、一段记忆,摄影记录的其实是时间。我常常翻看之前的照片,故事其实就在其中,我和谁那天做了哪些事,说了哪些笑话,爬了哪座山。这些也都成了我生命的见证。
不拘束、静谧、情感细腻
你怎么理解女性的美,在你的作品中你是如何用镜头语言去诠释这种美的?
就像谷崎润一郎在《阴翳礼赞》中说的那样,“美,不存在于物体之中,而存在于物与物产生的阴翳的波纹和明暗之中。”我理解的美也是一样,存在于某种联系之中,这种联系可以是人与物的,人与光线的,人与自然的。
如果直白的大平光,是日系清新摄影的标配,但换个角度,“一半沐浴阳光,一半洒落阴凉”,将人物置于阴翳之中,在给照片在保留空气感的同时,增添了静谧,明暗交界中丰富了画面层次。
如果用三个词语形容你的摄影风格?
不拘束、静谧、情感细腻。
可能这就是我关注外界的视野,我不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喜欢安静的观察,捕捉细腻的情感反馈。
学会与孤独相处
可以为我们分享一组你*喜欢的照片吗?聊聊透过这组照片本身,你想表达什么?
很多时刻,我们都可见的孤独。
你有长期拍摄过《不同的孤独》这一题材,你现在如何看待孤独?策划这一主题的拍摄和你在北京工作生活的经历有关么?
其实孤独才是我们的终身伴侣啊!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与它相处。
灵魂的孤独也是一个摄影师的常态。在北京,我常常很早或者很晚(早上5点,晚上11点)在地铁上、火车上,看到人们或疲惫或悠闲地倚靠在座位上的样子,每个人都是*真实而自然的状态,只有列车车厢间咣当咣当的声响呼应着。
关注大城市中人的生存状态,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意义,这个题材大胆又动人。我希望用摄影,展现不同职业普通人的真实,以及城市生活中的一些琐碎,这很迷人。
现在写真摄影繁荣,作为一个摄影师有什么想说的吗?
其实摄影如花,总有花季时的绚烂喧嚣,也有漫漫冬季的坚守和执着。摄影的关键也在此,就是“拍下去”。把人像拍的好看远远不是终点,“好的摄影在摄影之外,真挚的生活真挚的爱,是摄影师*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