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哪一种文艺创作能像摄影这样与科技的发展紧密相连。回顾摄影发展的历史,从1839年摄影术诞生那一刻起,对自然形象的机械复制属性就让摄影以一个颠覆者的形象站立在绘画面前,最终摄影与绘画这场博弈没有像预言者描述的那样以“摄影取代绘画”作为结局。1888年,美国的伊斯曼成功制造了第一架“柯达”照相机。次年生产了成卷的软质胶片,这次技术的创新,让摄影术真正得到普及并进入了实用摄影时代。柯达公司也随即进入了“鼎盛黄金期”。1975年,柯达的Steven J.Sasson研制出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率先发明出数码影像技术的柯达公司,因担心这一新业务会对传统业务造成不利影响而将数码影像技术“雪藏”并坚持固守传统胶片市场。然而,随着数码成像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数码产品最终还是以迅雷之势席卷全球,传统胶片市场迅速萎缩。在数字化给摄影大众带来狂欢的大背景下,曾经创造了全球传统胶卷市场神话的柯达公司于2012年黯然宣布破产。今天来看,柯达的失败不是经营上的失误,不是业务上的落后,而是观念的保守和对既得利益的维护,错过了天赐的发展机遇。尽管这个案例还没有与“互联网+摄影”有直接联系,却成为摄影发展历史上*具悲情的一幕。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与科技有着天然粘合度的摄影,迎来了***的新景象。数码相机的普及,尤其是手机摄影功能的提升,让摄影成为一场***参与的行动。摄影在互联网中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今,“互联网+摄影”已经悄然来临,摄影人、摄影媒体、摄影产业无不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机遇。
“互联网+摄影”对摄影行业的改造,首先从传统摄影互联网开始。
“春江水暖鸭先知”,曾经作为新媒体的摄影网站,无论是以门户网自居,还是以论坛见长,在移动互联网、交互式平台中渐渐感觉到身陷“传统”之中。一大批新型移动设备及技术兴起——Android系统、iPad、HTML5技术、4G、平板电脑、大屏手机、谷歌眼镜、智能手表等等,移动设备已经逐渐代替了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2015年2月,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发布了《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网民已经达到6.49亿,其中5.57亿用户来自移动端,占比达86%。移动互联网时代真正地到来了。2014年,马化腾做了3次公开演讲。他讲了很多话题,核心理念是移动互联网不是改良,是一场巨大的颠覆,要把思维变成行动工具。统计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时间来看,现在人除了睡觉,几乎16个小时跟它在一块,比PC端多出10倍以上的使用时间。
汹涌的移动大潮,正在颠覆以往的商业模式和游戏规则,首当其冲的便是互联网公司。
无论对于摄影网站,还是摄影媒体,传统主营业务还在增长,但是,移动是唯一增加的媒体时间。微信公众号、微博、APP,一个都不能少,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未必能够直接与市场对接,但是,在这个大趋势下,谁又能漠视它呢?移动互联网平台建设,从它诞生起,就不再是一个媒体内容的延伸,而应该直接以产品形式存在。拿微信举例,将传统业务细分:微购物、微比赛、微培训等产品的切入已经证明其爆发能力。从服务号开通菜单功能、服务号开放9个API接口,到服务号开放申请微信支付,足以证明微信商业化进度正在**推进。只要找好了一个切入点,它就有可能对传统业务发起巨大挑战。
摄影除了作为一种艺术创作、一种传播媒介,还有重要的一点——正成为一种社交语言。
让我们回顾摄影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历史:第一个时期,是摄影作品数字化时期,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浏览到诸多摄影作品,这些图片或许在摄影师个人网站中,或者在摄影的门户网上,后来,搜索引擎还能够帮助我们在网页中搜寻我们要的图片,这些图片可能出现在论坛里、博客上、商业图片库中。当社交媒体出现后,以手机为拍摄工具的图片,作为一种社交语言被分享在互联网平台上。2014年底,Instagram共享的图片数量已经超过了300亿张,而Snapchat每天分享近5亿张图片,更不用说拥有近5亿用户的微信平台上每天分享的图片数量更是一个天文数字。那么在这些数字的背后,在这种集照片拍摄、处理和上传、共享于一体的互联网平台上,能否折射出关于摄影的一些新趋势和新理念呢?互联网并不仅仅是图片展示、交易、融资的平台,互联网(移动互联)的互动交流特性也为引爆无限创意提供了可能,甚至有可能渗入前期创意过程,从根本上改变产品的产业链。
在摄影网站中,以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原创内容)模式建立起来的社区分享式网站还没有太成功的案例。在设计圈,UGC模式的站酷(ZCOOL),值得摄影网站借鉴。站酷是一个大型综合性“设计师社区”,2006年8月创立于北京。站酷网聚集了中国绝大部分的专业设计师、艺术院校师生、潮流艺术家等年轻创意设计人群,现有注册设计师和艺术家300万人,每日会员发布原创作品1.5万幅、产生互动交流20万次,3年累计上传原创作品超过350万张。目前,在设计创意群体中具有极高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会员交流涉及艺术创作、广告创意、交互设计、影视动漫、时尚文化等诸多创意文化领域,网站成长与创意群体一同进步。
互联网争夺是基于大平台、大数据、社交化的用户群体争夺。平台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多主体共赢互利的生态圈。以UGC模式建立一个由摄影人为主体的交互平台,符合摄影创作的特性。摄影人群基数大,摄影实践参与性强,线上线下需要丰富,对互动与分享有强烈需求。就笔者了解,最近一个以分享旅行摄影、以积累旅行数据和图片数据基础的网站也正在不断完善产品说明,在与互联网投资人的接触中,已经获得了青睐。
影像行业O2O模式对于信息不透明的传统摄影行业来也是一种趋势。
这个春天,张老板在商业繁华地段的那家婚纱影楼,尽管店面设计更加富丽堂皇、相册样张刚刚更新、在百度搜索和团购网投入比以往更多,但生意却并没有随着气温的升高而火起来。高薪聘请来的90后摄影师小王昨天向张老板提出辞职,原因是他几个月前利用工余时间兼职做淘宝摄影师,现在,兼职业务的前景看好,他决定辞职,做一个全职的淘宝摄影师。走前,他跟张老板说:“摄影这个行当,O2O会很快让一大批影楼关张。”张老板看着小王远去的背影,叨念着“淘宝、O2O”,感觉到一丝寒意来袭……请不要认为这是小说或电影中的一个桥段。3年前,O2O的燎原之火还没有形成气候,但时至今日,在继家政、美容美甲、社区服务这些传统服务业开始走上颠覆之路后,影像服务业也在悄悄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在摄影O2O行业中,创业公司至少冒出20家,80%是以婚纱摄影切入。滴滴打车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在摄影行业中极易模仿。无论是“约约”的模特预约还是“帮拍”的派单,无疑都采取了O2O形式。摄影O2O互联网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样的“互联网+摄影”更容易体现盈利模式,于是乎“约拍啦”、“嫁拍”等都不断传出得到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投资的消息。
那么,O2O平台对传统影楼来说,会是一个噩梦么?“互联网行业发展瞬息万变,或许等不到梦醒就已经失去了醒来的机会。”“张老板们”要如何面对?事实是,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很多影楼也纷纷开设了自己的线上官网、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等,这也给影楼、工作室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但是,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互联网+摄影”,并非仅仅将互联网作为媒介,它本身就应该是个产品。如果续写前面那个故事,我想应该是这样的:张老板一夜未眠,想着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摄影行业经验,总还是能在O2O中发挥作用的。第二天,张老板给小王打电话:小王,你是否愿意成为我的合伙人,我们一起打造一个O2O平台?
***、跨界、多元经营……互联网的平台思维就是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允许有所不足,不断试错,在持续迭代中完善产品。马云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这世界没有传统的企业,只有传统的思想。”制约我们前进的瓶颈因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美图秀秀董事长蔡文胜说:“未来属于那些传统产业里懂互联网的人,而不是那些懂互联网但不懂传统产业的人。”“互联网+”概念不是一种跟风时髦的口号,而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互联网精神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精神气质。我们必须意识到,在信息技术革命的今天,谁抢占了先机,谁就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与话语权。每一位身处在传统领域的个体,都要抛却传统思维和既得利益,以开放的心态融入新时代的潮流,以创新的时代精神迎接挑战。摄影行业,自然绝不会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