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参加评选很有学问,但不看国展来稿,真不知学问有多深。且不说作品的拍摄、制作水平是否精良,单就组照是否粘连等问题就能看出作者的参评水平高下了。前期工作做得越细,其作品受到评委青睐的可能性就越大。
单单苏州市摄影家协会统一制作的国展送稿信封和湖南摄影人为参评作品制作的光盘封面,就值得一赞。这些细节按说和评委印象分的因素无关,但当任何人拿到这些物件时,心里多少都会有些惊叹:人家怎么想得那么细呢?
这种细致在笔者看来,不是刻意地讲求外在形式,而恰恰体现了参评者和组织者对摄影的一种真诚而敬畏的态度。国展两三年才举办一次,上万计摄影人倾情参与,能够鼓起勇气送评作品,就证明着作者的自信。参评者颇为自信的作品,需要更为自信的包装。尽管做这些工作既费工夫又有经济投入,但那种整饬划一、统一制作的信封和方便组委会整理调阅电子文件的光盘封面,着实会让工作人员“赏心”,更会使参评者本人送稿前也“悦目”一番。
以赏心悦目的包装来负载内容形式和谐统一的作品参评,让摄影作品享受专业品质的尊严,这应该成为更多摄影人的一种习惯。
当然,并不是说,必须琢磨着如何在制作和包装上花哨。根据作品特色和参评规则,以专业的追求来做好参评每个环节的工作,正体现着摄影人对待自己所热爱的事业的一种态度。
其实,参评学问,并不仅仅在于如何巧妙集中作品中的“优势兵力”,以集团阵势或优秀个体搏个把奖项,还在于如何把参评作品本身做成一份宛如工艺品般的精致物件,以让人爱不释手的形态吸引观者探究其内里风云的欲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黑光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