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心的事就从付定金开始。拍照当天,化妆师先递过一支精华素,称“不用的话拍外景时一流汗或风一吹很容易掉妆,弄不好会拍成花脸,才100元一支”。经不住化妆师的劝说,王小姐掏钱买了一支既无生产厂家也无有效使用期的精华素。为了使拍摄效果好,假睫毛必不可少,这下又花去30元。化完妆后王小姐来到服装区,挂在衣柜里的婚纱大多是旧的,有的白婚纱上还留有大块污渍。好不容易挑出几套,服务小姐指着其中一套婚纱告诉她:“你选的这套是店里精品区的婚纱,要穿的话就必须加钱。”王小姐又掏出200元挑了套“精品区”的婚纱。选照片时,影楼工作人员告诉王小姐,除了入册照片的底片可以拿走外,其余照片的底片需要付钱购买,20元一张。
一位曾在市内某影楼工作过的刘小姐向记者揭露了影楼让顾客二次消费的内幕。
化妆师推销产品赚“外快”。化妆师给消费者化妆的过程中,因为事先没有详细注明化妆时免费和收费的相关产品,化妆师就会向消费者极力推荐一些辅助产品,赚取“外快”。
多卖底片赚提成。在市内的一些中高档影楼,摄影师的收入主要是工资加消费者购买底片的提成。如果消费者拍摄套系的入册照片是18张,摄影师实际拍摄的照片都会远远超出这个数。用摄影师的话说,“这可以使新人有充足的挑选余地”。但事实上,多出来的照片底片,影楼不会提供,需要消费者花钱购回,许多新人不得不花大钱将自己的底片购回,摄影师从中提成。
刘小姐告诉记者,影楼与消费者签订协议时,根本不提其它收费,而在拍照时却想出种种名目收钱,变着法子诱导消费者二次消费,让消费者在稀里糊涂中花了不少冤枉钱。不仅如此,一些影楼还和婚庆公司及美容院“合作”,赚取提成。更有甚者,一些影楼做虚假广告宣传,什么免费化妆、免费提供相册等,一旦有顾客上门拍照,不但样样收钱,而且收费不菲。刘小姐表示,如果与影楼发生争执,消费者都希望息事宁人,因为中国人都有传统的“图吉利”心理,这让一些影楼更加肆无忌惮,如此种种,更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市消协有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婚纱摄影这个行当比较“特殊”,一般消费者在亲身经历之前,大都对这个行业了解甚少,加上中国人传统的“图吉利”心理,消费者一不留神,就会遭“坑”。她提醒消费者在拍照前,应提前了解所需材料,如胶卷是什么牌子,冲洗的相纸又是什么品牌,还要了解相框的材质、工艺和其他相关注意事项。准备拍摄婚纱照时,则应与影楼就拍照所用的材料、款式、服装等具体事项拟定协议,这样万一最后涉及索赔问题,也有一个书面依据。但目前大多数消费者在拍照前都没有这个意识,只与经营者口头协议,发生纠纷时,只找商家理论,能赔就赔,不赔就自认倒霉,根本没有想到找消协咨询,这样就让商家钻了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