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玲报道 近日,多家影楼婚纱照“有味儿”的报道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本报也针对该事件进行了连续的报道,最近两天,有越来越多的读者通过热线向本报反映关于婚纱照的问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味儿”、被质疑“有害”的婚纱照影楼越来越多,但是,一一揭开他们的问题必须由消费者掏四五千元把婚纱照拿到相关检测中心检测。
问题一:
我们受害我们掏钱?
在“米兰米兰”花了一万多元拍了婚纱照的郭小姐认为:“都去检测,都去维权,这样成本实在是太高,还要耗费大量精力。既然婚纱照的问题已经不是特例了,有很多人都是这场婚纱照事件的受害者,希望有关部门可以出面,帮助我们一下。比如工商部门是否可以协助我们做一下调查。”
问题二:
该行业有无监督体系?
朝外MEN的陆先生说:“中国目前迫切需要行业协会对本行业进行自律性监督。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相纸的环保标准,这并非是立法缺失,因为在国外,每个行业一般都有自己的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根据本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对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设定具体的标准。拿摄影行业来说,中国有摄影家协会、民俗摄影协会等,但这些协会的工作重心在于对摄影艺术的追求,并不能对摄影摄像行业进行管理。政府应当授权一些组织机构健全的行业协会管理权,实现行业监督和行业自律,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问题三:
政府部门不做教练员?
“人们常说,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里面,政府部门不应做教练员,对企业具体经营活动指手画脚。但是这么多婚纱店出现问题,已经威胁到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政府部门就应该履行市场监管的义务,主动出击。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部门主动出击完全是名正言顺的。”朝阳门写字楼的Alex表示。
律师说法
北京汇家律师事务所律师邱宝昌认为,事件已经不是发生在某个人身上的特例,这么多人有类似情况,至少说明同一个批号产品有可能都存在问题。对此,相关部门包括工商、***、环保部门应该以积极的态度介入,联手彻底查清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