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调查公司最新发布的一项婚姻调查显示,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居民对待婚恋的观念、态度、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结婚花费节节攀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结婚的平均费用支出也在不断增长。2000年后的花费是70年代前的46倍。70年代以前近70%的城市居民结婚费用集中在1000元以下,而到70年代,结婚费用有了缓慢的上升,47.8%的人已经花费在1000元以上;到80年代,花费在3000元以上的人开始增多,大约超过55%;90年代结婚费用开始出现飞跃式的增长,73%的人结婚花费在1万元以上;到2000年后,90%以上的人都是不过万元心不甘,而六成左右的人花费到3万元以上,花费10万元以上的也占到一成左右。而从未婚者对结婚费用的预期来看,绝大多数也在3万元以上,预计在10元以上的占到四成多。
研究人员认为,城市居民结婚费用的攀升过程,从侧面反映出,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之后,追求生活品质成为城市居民的深层需求,但不可否认的是,结婚花费并不完全是一种理性的合理消费,在消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攀比消费现象。
婚礼形式由单一到特色多样
在结婚费用节节升高的同时,结婚花费的项目也由单一性逐步走向多样化,由注重实用性发展为外在表现性,由满足功用性需求走向满足情感性需求。
70年代及以前的结婚花费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婚宴(62.8%),一是添置家具(58.1%);到80年代除上述两项大的开支外,结婚的首饰、礼品(44.2%)和拍结婚照(26.4%)的开支出现了攀升,90年代这两项开支更是呈现显著的上升,分别达到59.2%和43.7%。2000年后,结婚的花费项目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蜜月旅行(22.2%)和请婚庆公司提供专业化的服务(29.6%)成了结婚过程中重要的开支项目。
该项调查运用随机抽样方式,于今年下半年对武汉、北京、上海、广州等10个城市的3212位14-60岁的常住居民,进行了入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