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典故与诗词中,也能够汲取到为今所用的策划智慧与文案力。
买椟还珠:包装的力量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流传至今,常用来教育人们不要被华而不实的东西迷惑了眼睛而忽视了自己真正要的东西。
其实,从商业角度解读,这个故事有两层含义,一是站在买方角度,应该理性消费;二是站在卖方角度,产品要讲究包装,但切忌过度包装,以免喧宾夺主,甚至影响品牌形象与一线对市场的研判。
抛开故事升华层面的道理,单就楚人的这一销售行为,在当时商业氛围下,亦称得上是出彩的策划。第一,楚人深谙产品需要包装之道理,不惜成本为珍珠包装,目的还是希望能够将珍珠卖个好价钱;第二、楚人的买赠促销思维,买珍珠送盒子,楚人希望通过这样的销售方式,吸引顾客购买;第三,楚人销售行为巧妙地运用了AIDA原则,通过华丽的包装吸引顾客的注意(Advert)、引起顾客的兴趣(Interest)、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Desire)并最终促成顾客行动(Action),尽管最终郑人买的是包装的木匣而非珍珠。
这个故事,至少还流露出另外两个信息:一是当时的郑人很诚实,引至今天,可见构建和谐诚信商业环境,需要买卖双方共同努力;二是商机就在不经意间出现,珍珠不好卖,也许楚人应该尝试转行做木匣生意。
洛阳纸贵:名人效应
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三都赋》在京城广为流传,globrand.com人们竞相传抄,以至于洛阳每倒千文的纸涨到2千文、甚至三千文,但还是销售一空。后世常用此典故寓意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然而形成“洛阳纸贵”局面的直接催化力并不是左思的文章,而是当时首先对此文推崇有加的大文学家们。尤其是当时的大家陆机,此人最初自己也在构思准备写三都赋,当他听说有个叫左思(彼时左思尚不出名)的人先他写了一《三都赋》,很不以为然,认为他的文章只配拿来封酒坛,后来陆机真的读到《三都赋》时,却大加赞赏,甚至放弃了自己创作《三都赋》的机会,原因是他认为自己的作品超不过左思了。
尽管,左思无意借名人推广自己的作品,但这个故事确实让我们看见,名人效应的影响力。尤其是通过正面的、权威的、积极的名人代言,能够迅速推广产品,树立品牌形象。好比雪茄之于邱吉尔一个道理。
不过,现今的企业与名人,倒应该好好学习下这个故事背后的道理。第一,你的产品应该要经得起推敲,而非自吹自擂;第二、代言人应该使用并对产品有真实的体验,否则没有发言权,更切莫擅为代言人。
诗歌赋:最丰富最博大精深的文案宝典
文案,是个很考究的活儿。尤其是广告语,一句话,寥寥数字,承载着产品、品牌等信息,可谓浓缩的都是精华。比之现代各类文案、广告语参考之类的书,个人以为,古代诗词赋中是一个丰厚的宝藏。
琅琅上口、有内涵、有意境、传播广、经典等等,如今这些用来形容广告语出彩的词汇,诗词赋可以照单全收。
粗摘两句,与大家共欣赏之。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出自杜牧《过华清宫》
小评:放于尔今,取名“妃子荔”,以此诗句赞美、推广,也有番韵味。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出自曹操《短歌行》
小评:当年杜康酒以此风行,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