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无力”、“力不从心”,“几头受气”,恐怕是影楼最基层主管在工作中的常态感受。
对于一线主管来说,看起来好像是“当官”了,但实际上却无甚“实权”,又得背负着指导员工具体工作、激励员工工作动力的责任。
倘若自己手下的员工工作不得力了,工作积极性不高了,上司追责下来,还不是对着这些基层主管一顿臭骂。
基层主管也是有苦难言,他们每日“混迹”在员工中,像“领导”又不像“领导”。名义上似乎是员工的顶头上司,但员工倘若有个什么投诉啊,建议什么的,反馈给他们,基层主管们一般也只能在语言上宽慰宽慰,帮不到员工实际的忙,也就是说,无法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
日子久了,次数多了,员工自然心知肚明,知道这些主管们没法替他们争来半分“好处”,便逐渐对主管的工作吩咐采取懈怠、推诿的姿态。
员工当然也是很现实的,这也符合人性。“我听你的话没问题,可你能为我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呢?我有意见了反馈给你有用吗?”
特别是在一些大型企业,管理层级多了,多多少少有些官僚。
虽然上面的人口口声声叫嚷着要“以人为本”,要倾听基层员工的心声,还有的企业有什么总经理开放日,允许一线员工直接面对面与总经理交流。
先不说真的见了总经理,那些员工们还说不说的出来话,还是干脆把问题吞回肚子里。就算有大胆的员工真的将问题反映上去了,要么接下来渺无音讯,再无进一步的信息,要么一直拖到员工自己都把这事忘了,上面的人才做出回应。
员工心想,什么总经理开放日,什么倾听员工的心声,都是“做秀”。
碰过几次壁以后,他们多半也懒得再提什么建议了,上面问下来有什么建议,啥建议也没有。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仍免不了发牢骚,特别是对着和自己相对亲密的“领导”,那些基层主管发牢骚。
基层主管大部分也都是从员工中提拔上来的,没被提拔之前,跟这些员工是称兄道弟的,如今做了上司了,好歹得像个上司的样子。对于员工的抱怨与牢骚,主管们不是不清楚,说实话,这些员工们正说出了他们想说却不方便说的心声。
但如今,自己好歹也算半个“领导”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跟着这帮员工一起起哄了,基层主管得平息他们的抱怨,安抚他们的情绪,并且还要激励员工们的工作热情。
可这谈何容易?对于基层主管来说,真是苦恼不已。
基层主管心里想,自己又没什么实权,在公司里,大领导多着呢,自己不过就是个芝麻绿豆般大的小官,自己的份量他们还是掂量的清楚的。
因此对于员工们的那些牢骚、抱怨,基层主管也是有心无力,唯一只能靠言语、靠情感去安抚。
但显然这样的安抚只能暂时稳定员工的情绪,远远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而且员工毕竟是员工,他们的情绪常变,今天安抚好这个了,明天那个的心态又出问题了,基层主管只得每天苦口婆心的跟这些员工们摆事实、讲道理。
当然,还有一种基层主管,没这么好的耐心,对员工的管理方式干脆就简单粗暴。
在这样的主管手下,员工们表面上看起来规规矩矩,肚子里却牢骚更多。
基层主管们面临的这种窘态在企业是常态,哪怕是知名的大型企业。
去年我有幸在朋友的安排下参观一家***品牌的大型制造企业,发现像他们那样管理那么规范的组织里,基层主管们也多半表达了类似的无奈。
对此,德鲁克说,
“第一线主管并非‘管理员工的管理者’。无论是设计工作、组织人力来完成工作、适当的激励措施、员工与企业的经济关系,或组织的精神、原则和实务,都不是由主管决定的,甚至也不太受主管的影响,而是由公司高层发动的,同时员工很清楚这个状况。
即使是***的主管都无法取代糟糕的员工管理原则和实际做法。今天许多管理者喜欢在口头上过度强调主管的重要性,这种做法可能有害,因为有时候管理层误以为他们因此可以卸下管理员工的责任,只要张口督促主管把工作做好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