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光网 首页 > 影楼管理 > 经营管理 > 谷安迪:佛系管理三篇

谷安迪:佛系管理三篇

转载自:世界经理人 2018-04-17 作者:图库6969

  第一篇:“正念”与“怨念”的相对逻辑

  或许“正念”与“怨念”即是佛法的阴阳,只因“极乐”的维度早已超脱了今生的平衡,所以对“调衡”的追求并不是佛法修为中的重点课程。

  “正念”是内察自我,外析他人的“觉照”,是乐见却静观的眼界,是洞悉却心安的心境。“正念”或许是“度一切苦厄”的起始力量,能让你接近“心无挂碍”,亦毗邻“无有**”。

  无有**,是因为有恃所以无恐。“恃”者,或许并不是求来的法力,而是被加持的智慧。智慧在身,眼界洞开,心纳百川,则遇事可不惊不乱。

  “正念”其实是“火眼金睛”的“蓄电池”,能量越充沛,看穿的程度越深,看穿的程度越深,则越不会被“现象”所迷惑。不迷惑,就不会杂念四起,情绪泛滥;在一片心神的清净地里,直面应该发生的本质,也就更容易找到趋于正确的答案。

  “怨念”源自一切执着的发愿。求而得之会有怨念,求之而不得更会有怨念。所以,患得患失间,得与不得全是怨。

  “怨念”的“永动力”是贪婪与恐惧,它们是相互吸引的两端,驱动着周而复始的活塞运动,生产着世间永远道不尽的怨。或可揣测,“怨念”的一级维度是“虚”,二级维度是“烦”,三级维度是“妒”,**维度是“恨”。“虚”***接近“正念”;“恨”***接近毁灭。

  一点轻微的“怨念”就会耗损些许的“正念”,正如一点轻微的“阴气”就会在耗损些许的“阳气”。阴盛阳衰便会物极必反,怨念过深则会恨近极端。若“正念”充沛时的判断是个人逻辑水平中所能做出的“理性*优”;那么“怨念”充斥时的判断则必然是***虚妄的“理性***劣”。

  也正因此,“正念”强者则左右逢源,“怨念”强者则多遇尴尬。

 

  第二篇:“正念”与“怨念”的相对逻辑续篇

  弄清“正念”与“怨念”的相对逻辑,对于塑造积极的企业文化颇有裨益。换个方式说,一个组织中“类正念”与“类怨念”声音含量,大致可以让我们判定这个组织文化是趋于积极还是消极。

  那些“类正念”的声音,源自员工普遍的“善意假设”和“善意判断”,源自相互交汇,彼此互换的“同理心”,其基础是信任,其润滑是***所倡导的沟通风格。

  若***的沟通风格趋于公开、阳光、委婉,则组织沟通的风格也会顺势而行。反之,如果***的沟通风格趋于私密、阴郁、粗犷,则组织成员们也会照例跟进。

  ***爱听和乐见的,往往都会是组织内传颂的,而那些组织“街头巷尾”传颂的故事和潜规则,便是信任聚合或支离的诱导因子,也是一砖一瓦生产组织文化的必然材质。

  由此可推,那些“类怨念”的声音,便是组织内普遍的“消极假设”和“消极判断”,源自相互争斗和被狭隘坚持的“主观自我”,其基础是猜忌,其推动力也是***所倡导的某种沟通风格。

  正如“正念”富足的人会被加持以无往而不利气场,满怀“正念”的组织也会获得相当程度的文化优势。例如稻盛和夫提出的“敬天爱人”,就是一个直接移植佛法“正念”的核心理念。

  这个日本老者不但早年创造了京瓷等**公司,还在80岁的晚年以还俗之身拯救了日航。一个80岁的老人真的能给一家频临破产的庞然大物带来更先进的管理模式?未必。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稻盛和夫是那个真正以一剂“正念”给日航(JAL)文化注入强心针的人。

  而“怨念”泛滥的组织,不一定会直接毁灭于“怨念”,但必然会走在衰败的路上。“怨念”在企业文化中本身不是什么大病,但它会不断传染,无限复制,从而在每个团队分支中间,在每个团队成员心里产生并发症。 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怨念”本是人性中的“阴”,本是恶果前的“因”,它是基因中的密码,随时等待着被激发。

  “正念”需要“克己修为”,“怨念”却很容易一呼百应。在宇宙人生的自然生态中,“怨念”就如苍蝇般随时寻觅着每一个可容聚居的“文化黑洞”。

  当然,兴衰成败是大阴阳中的规则,但每个管理者都不希望自己所在的组织就是下一个坠落的案例,不是吗?
 

 

  第三篇:情商与佛法的交错猜想

  感性是理性的窗口,理性是感性的厅堂。有窗口,有厅堂,才算一所房子,而这座房子的大小宽窄,就是我们情商的高低弱强。

  在所有的管理理论里,或许情商是***深妙的玄学。它在论文题目中***难把握,在行动计划中***不靠谱。

  PDCA可以马上让你拥有系统,目标管理可以让你即刻开启绩效,就连老掉牙的(泰勒式)科学管理也能像麦当劳般立竿见影,可情商呢?就好似一种前世今生的无边修为,入境越深就越迷离,修炼越久,便越差距。

  有时候,在诵读《心经》的过程中,我觉得其实法力无边的佛祖定是位情商达观的**。也正因此,《心经》中的许多妙句或许正是一语道破了情商高阶的“理想情境”。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不正是“理性脑”接管“情绪脑”的无上佳境吗?“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不正是情商泰斗Daniel Goleman所述的“自我认知”的******别吗? “无苦集灭道”中隐含的去除“我相”的指引不正是在揭示“同理心”的原点吗?如果世间无我,任何的他(她)又有什么不可接驳的呢?

  再找关联,“心无挂碍,无有-恐-怖”或许正是情商中“内驱力”所追求的那个目标状态。我们试图拥有情绪智力,无非是想找到我们自身和众人情绪之间所存在的“接口”、“链接方法”和“***终真相”,而通往这三点的*大障碍,往往就是如活塞运动般往复困扰我们心绪的“贪婪”与“恐惧”。而“贪婪”与“恐惧”,无不是众多从“我相”油然而生的千变万化的“颠倒梦想”罢了。

  某种意义上,情商就是把感性维度中的一切现象用理性的机制规范起来,用逻辑的判断进行选择,***终帮助践行者以更客观的、自我重建并不断优化的意识系统来认知自我情绪、感知他人情绪、并***终有的放矢的去**影响他人的情绪。在这里,理性未必战胜了感性,而更像是并联了感性,或是更进一步,二者相融衍生出了一个新的空间,一个有窗有厅堂的新维度。

  由此,我不由得暗自感叹,佛法不单单是今生来世修炼的哲学,其果真“能除一切苦”,特别是“管理之苦”。 《心经》中蕴藏的那种“看穿的力量”,洞悉了尘世的万维,贯穿了情绪的纠结,把自我认知、自我调控、内驱力、同理心的“开启机关”一一点亮。

  管理从来都似是专业,又似非专业,永远都是重在融汇,又成于贯通。无论理性与感性,无论情商与佛法,只要是世间的元素,便都是管理的阴阳。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本站用户上传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相关权益,请点击《权利通知指引》,您可根据该指引发出权利通知书,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立即审核并处理。
网友评论
  • 刘先生
    28岁
    摄影师
    8千-1万+提
    铭先生
    31岁
    写真摄影师/摄影师/古装摄影师
    8千-1万
    田先生
    29岁
    摄影师
    1万-1.8万
    清先生
    38岁
    选片师
    2万-3万
    罗先生
    30岁
    修图师/调色师
    4千-8千
    袁女士
    26岁
    化妆师
    面议+提
    月女士
    18岁
    化妆师
    3.5万-4万
    北先生
    34岁
    摄影总监/主管/摄影师/写真摄影师
    面议
专访夏天映像团队
专访夏天映像团队
长大后的我们总是怀念着童年,童年的棒冰、童年的秋千以及那时候的奇思妙想…
专访小脚丫儿童摄影师阿豪
专访小脚丫儿童摄影师阿豪
没有人会走的一帆风顺,阿豪老师刚开始也遇到了非常多的挫折…
专访摄影师林涛
专访摄影师林涛
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不如意,我们为了生活、家人、前程奔波…
专访摄影师葛梦群
专访摄影师葛梦群
俗话说得好,“勤能补拙”,纵使你天分再如何差,只要不断努力…
专访果冻修图事务所创始人
专访果冻修图事务所创始人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完美无缺的选择。你不可能同时拥有春花和秋月…
专访修图师武文晨
专访修图师武文晨
今天我们专访的主人公武文晨,他这一路走来,也十分的不容易,但是他…
专访修图师成鑫XINC
专访修图师成鑫XINC
现在的年轻人好像变了,又似乎没有变。大片的人高呼“躺平”…
专访 Bo Xuan Studio创始人
专访 Bo Xuan Studio创始人
修图师,是一种天生就比较低调的职业,假如说摄影师算是幕后工作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