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要拿些好皮肤图,跟些修的比较油腻图,给大家讲一下皮肤该修成什么样,我只告诉大家好皮肤什么样,没有对比大家可能感受不那么直观。
这是花西子官方微博发的原图,我们只看皮肤, 皮肤看着像好皮肤,不是假的皮肤,我一直在跟大家强调:“ 修皮肤是为了把皮肤修的像好皮肤,肤色健康、干净、有弹性、润泽,皮肤有皮肤的肉感,就是看上去像是真的皮肤;修皮肤不是为了修而修 。”
很多大师修的图一看就是修过,能看出是修过的皮肤,这个 “修” 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修图的目的是:“ 弥补不***地方,让看的人觉得是美的,看不出是修过,不是修成假的,更不是修完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修过的。”
我们经常听一句话: “修过好像没有修过,没有修过好像又修过”
可能这样说让人感觉很费解,其实只是基础。其实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逻辑性 ;修过好像没有修过,并不是修的少,或者还原好等,而是修的东西要符合逻辑性。
1. 艺术不能脱离现实、不能不符合逻辑。像齐白石老人讲的:“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2. 艺术不能被一些框框条条限制住,很多人调色总是讲高光不能过,暗部不能太黑,对比色、邻近色、中长调、中短调这些是***基础的框,这个框都破不了怎么进入更高境界,就像许麟庐先生讲的:“寻门而入,破门而出。”要根据画面来确定关系,而不是拿着一些初级标准来确定,就像画面的高光,该曝光过得时候就要过
3. 艺术是理想化的就像高尔基说的:“ 我们的艺术应当比现实站更高,应当使人不脱离现实又高于现实。” 爱献生也曾说过类似的话:“太生活化了也就没有艺术了。”还有雷诺兹 “艺术使自然更***。”
4. 艺术要有真实,理性、也就是科学的表达,也要有感性的表达;就像诗人戴望舒说的:“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亦不单是想象。”
托·卡莱尔也说过:“美术一旦脱离了真实,即使不灭亡,也会变得荒诞” 著名《美学原理》的作者克罗齐也说过:“ 艺术与科学既不同而又互相关联;它们在审美的方面交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很多人修的皮肤,一看就是修过的,为什么能看出是修过的呢?因为不像皮肤了,与好皮肤的差距非常之远,不符合逻辑性了,
所以你才看出了是修过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为什么说看着没修又好像修过呢?因为当你符合逻辑性去修图的时候,会让你这种感觉比较小,感觉好像没有修过,因为它有逻辑性,符合视觉审美、视觉逻辑。
当然为了营造氛围,有时候会在有逻辑的基础上,艺术化处理,让画面更加的有艺术性,更好的营造画面表达,这时候会损失一点逻辑性,时候就会看出是修过。所以我经常给我的学生说:“在美术上面或者说美学上面***可能不是一个好的形容词,美跟能力有时候是由于某些缺陷造成的”
所以说:不可能完全的逻辑、也不可能没有逻辑。理性与感性要同时存在。在艺术创作里面,感性与理性就像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我会在群里拿一些图给大家讲一下皮肤该修成什么样,拿些好的皮肤图跟一些大家觉得修得非常好的图对比一下,你会明白皮肤到底该修成什么样,我只发好的皮肤你可能感受不那么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