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地久始创于1987年。5年前,因应婚庆服务发展趋势,由单一婚纱摄影转型,开始布局婚庆产业链的婚纱摄影、礼服租售、婚庆仪式服务、婚纱礼服定制、制作工厂、人才培训等环节,打造了 “深圳天长地久婚纱摄影”、“优优宝贝儿童艺术摄影”、“深圳芝麻开门专业儿童摄影”、 “深圳8090影像视觉”、“深圳首席婚礼策划”、“深圳力高彩冲印制作”、 “深圳慧思行经营辅导”等子品牌。其中,前四个品牌主要提供摄影、礼服租售等服务,并将摄影服务由婚纱摄影延伸到儿童摄影、个性化写真等领域;“深圳首席婚礼策划”则是天长地久向婚庆仪式服务进军的品牌,目前,天长地久已经参与协办了13届深圳市“龙凤大典”集体婚礼、两次“玫瑰大典”集体婚礼,这些活动主要是与地方政府、社会团体合作的公益性质活动。但其社会效应巨大,目前,天长地久已经成功打开高端私人婚礼策划市场,每场婚礼策划费即可高达10-60万元不等。此外,2009年开始,天长地久将原有礼服店承接的礼服定制业务剥离出来,打造自有礼服品牌—凡妮莎(Vanessa)涉足婚纱礼服定制领域,目前采用自主设计,与专业制衣工厂合作生产的经营模式。“冲印制作”和 “慧思行经营辅导”则是其实现自主产能、人才培训的基地。天长地久通过七大品牌清晰地展示出其打通婚庆产业链的意图,据天长地久总经理曹春慧介绍,截至目前,摄影服务占其总业务量的70%;礼服定制和个性化婚礼策划占比30%。在天长地久传统优势业务摄影服务中,婚纱摄影已占到深圳市场份额的54.6%;儿童摄影更占到深圳市场份额的80%,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曹春慧将婚庆消费定位于“精神层面的奢侈消费”,在布局婚庆产业链的过程中,打造高端精品以保持其在产业链各个领域内的领先地位是天长地久模式的最大特点。以其起家的婚纱摄影产业为例, 2005年天长地久投资千万打造“梦幻影城”,该影楼占地4000平方米,拍摄面积3000平方米,是中国唯一的在室内打造出人工瀑布和湖泊,并可逼真模拟风、雪、雨、雾等自然环境,以及外太空仿真环境等的婚纱影楼。至今,该影楼仍是其品牌核心竞争力之一。2010年初,天长地久抓住大S(徐熙媛)和何润东主演的电影《全城热恋》热映之际,力邀二人成为其形象代言人,配合大规模宣传,再次夺人眼球,令其高端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此外,业务量占比较小的礼服定制和个性化婚礼策划服务,尽管总量不大,但利润率最高。以礼服定制为例,其利润率可高达70%。个性化婚礼策划作为创意产业的高额收费更是彰显着其高端定位。
坚持直营,是天长地久走高端路线的又一体现。截至目前,天长地久四大婚庆品牌合共的门店数量为20家,且均处深圳一地。根据日本华德培的发展经验,目前中国结婚登记数持续上涨趋势正为其扩张提供了大好时机。目前,天长地久也开始迈出扩张步伐,其扩张目标是一线城市,主要通过收购兼并当地具备良好资质同行的方式实现,其在深圳以外区域的首家直营店—南京优优宝贝儿童摄影门店已于2010年3月开张。资深PE人士认为,未来,天长地久如何进行有效的规模扩张,以获得跨越式发展仍需拭目以待。
金夫人:初具规模,控制力待增强
金夫人成立于1989年。区别于天长地久的内涵式发展路径,金夫人更注重外延式扩张,并且,将规模扩张与留住人才结合起来,金夫人鼓励优秀老员工成立加盟店,以合伙人制度留住人才,充分发挥其人才优势。据其网站披露,截至2008年,金夫人已经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发展了350多家连锁店、控股店和加盟店,年营业额10亿元。伴随门店扩张,金夫人的经营范围也扩展到婚纱摄影、艺术摄影、儿童摄影、广告摄影、民用及专业数码输出、相框装裱制作、相册设计制作、礼服设计制作、广告设计制作、连锁经营管理、婚礼策划及婚庆服务、专业软件开发及教育培训等14个婚庆产业链相关领域。仅婚纱摄影一个领域,就打造了金夫人、巴黎经典、儿童天堂、台北萝亚、玛雅、金纱礼服、时尚经典等7个品牌。
资深PE人士认为,金夫人的扩张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初步具备了全国性婚庆服务企业的特征。但如何加强对加盟店的控制力、已涉足14个婚庆产业链相关领域的平衡发展,以及终端网点与产业链相关领域如何发挥协同效应等都是金夫人未来需要思考的问题。
专家点评:
长安私人资本管理合伙人
姜山
拥有专业人才才能建立持久竞争力
中国婚庆服务业目前的发展和竞争尚十分粗犷,在追求个性化的大趋势下市场细分做得还远远不够。我们认为,考察婚庆服务业,可从客户细分和地域细分入手。全国每年超过1000万对结婚人群,可按收入/消费力、消费倾向(对婚庆各环节是否选择外包)、消费力支配权进行划分。同时,“北上广深”及全国各大区域领先城市,由于收入水平高、外包需求大,将成为婚庆服务业增长最快的市场,并引领这一业态在全国范围的演进趋势。
对有志成为婚庆服务业整合者的创业家来说,精准选定目标客户群和重点发展区域,是成功的第一步。至于能否创造长期可持续、并为资本市场所认可的企业价值,还需做好的是:抓出价值链中形成发展“瓶颈”的核心要素,或通过模式和技术创新、或利用其他相对冗余要素进行替代补足,在此过程中形成企业不易复制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