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试婚”,指未婚男女以婚姻为取向,按照婚姻的模式进行的一种试验,也可以说是一种婚姻模式。如果通过试婚,双方互不满意,或一方对另一方不满意,婚事就告吹,双方可以各奔前程,再去选择合适的、满意的伴侣。西方国家有实行试婚制的,即当事人在婚前先同居一段,相互观察在生活、生理、心理等各个方面能否相互协调,然后决定是否履行法律手续,正式结婚。而这段时间可长可短,也许几个月也许数年。
试婚只是“同居”的幌子?
有人认为试婚只是同居而又不想负起婚姻责任的借口,也有人认为这种婚前的磨合有利于彼此更理智的选择配偶并做出决定。其实这主要取决于当事人对待婚姻的态度,当一个人怀着神圣而严肃的态度去试婚,也不失为一种责任感的体现。但试婚也因为缺少法律的保护而显得脆弱,这种松散的婚姻形式或许更会给当事人带来麻烦。所以,年轻伴侣在考虑试婚的时候还是要谨慎而为。
五、拼婚
“拼婚”并不等同于拼在一起结婚,它更宽泛的概念应为拼在一起置办结婚。也就是说,结婚前的一些准备,包括酒席的预订、喜糖烟酒的采购、婚纱摄影、化妆等。一些年轻人由于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多数人的积蓄都不算多,面对结婚这一人生中的大喜事和大开支,拼婚这一时尚的结婚方式就应运而生了。拼婚潮流在物价飞涨的当下,更是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和“实用节俭主义”精神。
团结就是力量
继“拼车族”、“拼房族”等群体后,“拼婚族”队伍正悄然兴起,他们寻找婚期相同或者相近的准新人,相约一起拍婚纱、一起买烟酒、一起订酒店,一起度蜜月等,通过拼婚享受优惠的“团购价”,降低结婚成本。但要注意的是,拼婚的确可以达到资源共享,多对新人选择一起置办婚礼所需物品,商家往往都会打折扣。但是新人们需要注意警惕拼婚对象身份的真实性,最好选择值得信任的熟人一起“拼”,谨防上当受骗或引起纠纷。
六、淘婚
所谓“淘婚”,是指通过购物网站选购结婚用品,用理性消费完成终身大事。不想逃婚、不想裸婚、更不想铺张浪费,淘婚便在网上盛行,准新人们不再周旋于各大商场讨价还价,大包拎小包,而是盘个小腿,坐在家里悠哉上网“淘”结婚用品。上网淘婚纱、淘克拉钻戒、淘蜜月度假产品。在网上,这样的“淘婚族”越来越多。新人们千方百计降低结婚花销,在过程中体会快乐。
分享趣味多,淘淘更欢乐
网上的婚庆用品十分丰富,大到汽车、家电、钻戒、婚纱、婚宴,小到请柬、喜糖、红包、礼品、饰物,都在网上淘得到,不仅价格低廉,而且充满创意,更能省去不少时间。找信誉高、销量大的卖家,报价往往比实体店便宜许多,品质也有一定保障。不少“淘婚族”在购买婚庆用品后还喜欢分享自己的“淘”体验,不仅有相关产品,更有甜蜜的心情。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网上购物一定要货比三家谨慎选择,避免上当受骗。
七、毕婚
“毕婚”是指当今中国大学生一毕业就结婚的婚姻现象。近年,毕婚渐渐盛行,大学生一毕业就得匆忙地迎接“职场”和“婚姻”的双重挑战,由此产生了时下流行的“毕婚族”。毕婚族指一毕业就结婚的大学生。目前一部分大学生选择当毕婚族,毕婚族中许多女生把结婚当出路,缓解即将面临的就业压力,她们认为如果能通过结婚来共同分担生活压力,也算是一种“曲线就业”。
毕业之后我们不说分手
和裸婚相比,毕婚似乎显得更为冲动,拿了毕业证就领结婚证,成了一些女大学生的梦想。有人戏称毕婚族的行为是“告别上下铺就上双人床”,也许还不懂什么是爱就要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学生们来说,显得不太理智。如果双方有稳定的感情基础,已经学会在相处中处理分歧,并且能迅速适应已婚带来的角色转变,从心理学角度说的确可以结婚了。但婚姻毕竟不是在象牙塔里过家家,所以还需谨慎再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