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庆公司一开始忙不过来,后来变成没有客户
“工作人员经常迟到、出错,弄得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怎么能留住客源呢”
有着一头乌黑长发的杨晶,脸上总是挂着浅浅的微笑。说话柔声细语,让人很难想象,这个弱女子已经在创业路上摸爬滚打8年多。
2004年,杨晶开始做婚庆公司,凭借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学习,生意逐渐火爆起来,在婚庆界小有名气。一天24小时都忙得“火上房”,每逢周末必有婚礼,设备经常不够用。好景不长,到2009年底,公司生意就从客户需要预订变成了没有客户。杨晶原来的朋友都不再用她的跟拍摄像,公司面临倒闭。
痛定思痛,“以前的工作人员态度特别不认真,经常迟到、出错,我接到过很多朋友的投诉电话,弄得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这怎么能留住客源呢?”杨晶说,她梳理账目发现尽管公司成立之初生意火爆,可那时候也没有赚到钱。
杨晶仔细寻找原因,原来婚庆公司租她的设备,平均一台只有400元钱,扣除人工成本和其他支出,基本能达到收支平衡,离赚钱的目标很遥远。
关闭婚庆公司,一门心思搞婚礼跟拍工作室
“我们断绝了与一切婚庆公司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专业”
其实杨晶之前就意识到婚庆公司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赚钱也越来越难并开始谋划未来的出路。在2008年杨晶和几个朋友合开了一家婚庆跟拍的工作室。那时候她只把工作室当成婚庆公司的一个部门。她投入6台摄影摄像器材,每台大约3万元。
2010年开春杨晶决定放弃婚庆公司一门心思搞好工作室。
也许杨晶从未把改革这样大的字眼扣在自己头上,可她实际的改革行动却非常成功。首先工作室进行人员换血,以前的朋友大部分都被毫不客气地“请走”。“我要找一批认真工作的人,先不管能力如何,品质必须过关。”最后,作室确定为8人团队,杨晶对团队的每一个人都亲自进行培训,直到能够独立完成任务。
有了人员,接下来是技术革新。所有的旧设备都进行更新,同样是3万多元,设备较两年前已经先进太多,杨晶还是引进6台摄影摄像器材。
对杨晶来说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她断绝与一切婚庆公司的合作。以前那种400元一台机器租一天的模式必须结束。“我们要自己找客户,直接跟新人对接。”杨晶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专业,也才能够盈利。
一年承接150余场婚礼,工作室站稳脚跟
一开始没生意的时候,员工们就学习婚礼文化、创意,最终靠新技术、周到服务获认可
然而,婚礼跟拍向来是与婚庆公司合作的,断绝与婚庆公司的合作,基本上就是断了所有客源。
2010年上半年,工作室几乎分文未入。杨晶就这样眼睁睁地赔钱,吃老本。不过没生意不等于没事做。杨晶找来欧洲大型婚礼的视频,和团队成员一起学习婚礼的文化、创意。为了开展下一步的微电影服务,她和大家一起看国外经典电影,认真揣摩经典镜头,她甚至把动态的经典镜头打印出来让大家学习。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杨晶的努力终于在2010年下半年有了效果。高清、蓝光技术得到客户的认可。微电影引起很多80后的兴趣,精心周到的服务得到好评,工作室的生意逐渐好转。
杨晶的改革初见成效,不依附于婚庆公司,很多新人开始“找上门来”。原本是婚庆公司联系婚礼跟拍,杨晶现在开始指导新人如何选择婚庆公司,生意也逐渐从沈阳市拓展到辽宁省她经常派人到鞍山等其他城市工作。
到了2011年,工作室全年共承接婚礼跟拍150余场。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在婚庆行业,一年能承接70场婚礼的跟拍摄像就算混得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