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一张张曼玉的照片——
照片中的她随意地盘坐,整个人似乎在放空发呆,模糊的黑白影像无法清晰呈现她的五官和神情,却让人捕捉到不设防的脆弱、疲惫与无邪。
一种稍纵即逝的美,被牢牢抓住了。
拍摄这张照片的正是女摄影师Sarah Moon(莎拉·穆恩)。
在20世纪70年代,她用全新、非凡的目光,将摄影变成了一场梦,被称为先锋摄影教母。
在当时的摄影圈,Sarah Moon可谓一株野草。
她大胆挑战权威,用大量黑白、拖曳的镜头创造了独特的摄影语言。
当其他摄影师用镜头在讲述故事时,她却用光影捕捉神秘与梦幻。
模糊、朦胧、颤抖、摇曳……
与其说她是一名摄影师,其实她更像一个捕梦者。
Sarah Moon极具风格化的个性摄影方式令人瞩目,摄影作品中充满了绘画性和空灵美学,洞察人物不可知的底色,柔和、浪漫、跨越时间的图像,带人走入不可思议的幻想。
同时,她还是一名享誉世界的时尚摄影师。作品多次登上《Elle》、《Vogue》,并与Comme des Garons、Chanel 、 Dior、三宅一生、山本耀司等***品牌有紧密合作。
Sarah Moon推翻了传统的摄影标准,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摄影国度,而她的人生亦是如此。
Sarah Moon,原名Marielle Hadengue。1941年,她出生于一个法国犹太家庭,而二战爆发之时,一家人从法国移居到英格兰。
从小Sarah Moon就对艺术怀有很强的兴趣,家人因此送她去学了绘画。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快Sarah Moon就做出了一个让众人意外的决定。
还是少女的Sarah Moon放弃了绘画,选择成为了一名模特。
小小年纪的她已经相当有主见,凭借出色的外在条件,年仅19岁的Sarah Moon就混得风生水起,不仅在业内小有名气,还拥有了不少时尚界的人脉。
可是渐渐模特这份职业让Sarah Moon心生厌倦,每天都是在展示不同的华服,人们只关心你的皮囊,却不从在意你的内心。
常年站在镁光灯下的她开始对摄影产生了兴趣,并尝试用一部相机拍摄自己身边的模特朋友。
原本只是抱着玩票心态的她越来越沉迷于摄影,渐渐她把越来越多的时间用来拍照,再也无心继续模特的工作。
1970年,她正式将自己的名字改为Sarah Moon,拉开了自己的摄影生涯。
可从一开始,Sarah Moon就不打算复制任何人的路。
虚化的图形,模糊的光影,暧昧的色调……注定让Sarah Moon的摄影作品与主流审美格格不入,她用温柔和叛逆的方式挑衅传统。
Sarah Moon似乎拥有一种本能,可以剔除表象的庞杂,准确无误地传递灵魂与内涵。
就像她曾说:“让我按下快门的是一种灵光乍现,一种可以辨认出来的感觉。就好像突然我觉得:“是的,就是它。”事实上,这就是我嘴唇说出来的字句。我‘认出’了什么,而它是那个瞬间到来之前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它超越了我所有的意图。突然我转身,而它就在那里。这就是我说的‘上天的赠予’。”
很快,Sarah Moon的作品如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一般,引发了巨大的连锁反应。
她快速成为了时尚摄影界的宠儿,众多时尚杂志纷纷向她抛来了橄榄枝。
1972年,她成为了第①位拍摄倍耐力日历的女性。
世人开始记住她的名字。
之后,她开启了与众多奢侈品大牌的合作,并在1985年开始拍摄视频和商业广告片,一口气连续三年拿下了戛纳国际广告节金狮奖。
曾经代表边缘小众的她,已经毫无争议地成为了新风格的代表。
在以男性为主导的时尚摄影界,往往作品中难以脱离男性凝视,或是大量含有暗示性的色性动作,或是依靠尺度大胆的大面积裸露,而这种情况已是司空见惯。
可Sarah Moon对于时尚摄影的拿捏却完全是女性视角的。她同样展现性感,却是如此梦幻且迷离,在神秘色彩的氛围之中,充分体现了女性的细腻和感性,从而实现一场高级的撩拨,而非赤裸的感官刺激。
Sarah Moon酷爱拍摄背影,各式各样的背影在照片中静默着不说话,就像“仓促间从电影中捕捉到的镜头一般”。
她经常让模特静静地坐着或站着,她则在照相机后面,完全不打扰模特,只等待某一时刻按下快门。
“我对人的背影非常感兴趣。背影里有很多信息,有时一个背影就能说出一个故事。”Sarah Moon如是说,更用背影写下了一首首朦胧诗。
迄今为止,Sarah Moon早已拥有无可撼动的行业地位。
她举办过40多场个展,拿过不少摄影大奖,出版过多本摄影集,更凭借自己标志性的摄影风格影响了无数新锐摄影师,带来了女性独有的时尚摄影风潮。
从少年学画到成为模特再到转行做摄影师,Sarah Moon一直在颠覆重塑自我。
在她的作品中似乎充斥着虚无,摇荡,如花开荼靡,末路之美,如蝴蝶振翅掀起的风暴,引人走入漩涡,不自觉迷了神,而这背后支撑的正是一股不从众、不服输的女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