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引子
说到丘吉尔,你脑海中闪现的影像是什么样子的?叼着雪茄微笑?比出V的胜利手势?还是电影《至暗时刻》的海报?我想很多人脑海中就会显现出一个愤怒的丘吉尔的形象,像一只英格兰斗犬。
0
2
故事
1941年12月7日,日本刚刚偷袭了珍珠港。丘吉尔当时那是相当的……开心!不要惊讶,这是真的!“我们终于赢得了胜利!”——这就是他第①反应。别觉得丘首相没人性,当时在他心中打赢二战比什么都重要。没脑子的日本终于——把美国拖下水了。算上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世界上殖民地***多的国家、世界上人口***多的国家、世界上领土面积***大的国家、世界上***有钱的国家——轴心国将对手集齐了。可以说,这一刻注定了盟军的胜利。
丘相自然心知肚明。眼看着岌岌可危的英伦三岛,有救了。
所以他去北美演讲不能说心情洋溢,起码是难称愤怒。在华盛顿充分表达了与美国民众同仇敌忾,丘相又到了加拿大的渥太华继续他的演讲。演讲之后心情不错,叼着雪茄温文尔雅。
但是作为摄影师的优素福·卡什,认为这样显示不出丘吉尔的勇猛,必须要丘吉尔看起来像“英格兰斗犬”。这可是和戈林对飚飞机的男人,不能和蔼可亲,要表现出决心和勇气。
于是优素福上前说了声“对不起”,直接拿走了丘吉尔的雪茄。
丘吉尔愤怒地看着他,而他迅速抓拍下了这张照片。
而第二张照片,就是《微笑的丘吉尔》。
0
3
拍人
摄影笔记总说,拍摄人像三个层次。第①层是把人美化,把人拍美。因为美是人类永远的追求。这个很好。第二个层次是把人拍出特点。比如你在街上看到你朋友的背影,就知道那个是他。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第三个层次则是把人拍出神。就像优素福·卡什拍摄的丘吉尔。在这张照片中,丘吉尔不是当时现场客观的丘吉尔,而是我们印象中的丘吉尔。其实我们追去的“真实”往往不是那个客观的,而是人印象中的。这就叫“神”。也是我们中国绘画中的“写意”。
这三个层次大家达到哪个了呢?反正作为天天点评照片的我来说,我看到的绝大多数照片,还达不到第①层,能达到第①层就很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