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法可能是摄影师在拍照时最常用的一种辅助构图,它是由摄影师用几条线既垂直又水平地把框架分成3份。把人、拍摄对象甚至是连着那几条线的水平线构图成像,与简单地把它们放在框架中间相比,这样的照片才更有魅力,更有意思。此外,将拍摄对象置于这4个热区中的一个,纵线和横线在热区相交,这样会突出构图中的这些拍摄对象。在拍摄风景照片时,三分法是这样应用的,人和拍摄对象呈水平排列,同时,两条线中有一条是竖着穿过框架的,而前景细节,例如一棵树或一块石头,都要放在交叉口上。在人像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就是拍摄主体的身体是垂直靠近其中的一条线,而他们的脑袋则在框架顶部的一个热区上。
三分法是一项已经获得公认的技术。使用这项技术的历史已经有几百年了,它的起源是近似黄金比例,这是大千世界存在的一个非常自然的数学关系,从大地上的向日葵到浩瀚的螺旋星系,都呈黄金比例。出于美学的考虑,人们已经把这个法则应用到了建筑、音乐和艺术上。
4.负空间
尽管人们已经见识了在拍照主体周围留下太多空间的弊端,这主要是由拍摄时靠得不近造成的,即便如此,如果能够严格遵守三分法则,负空间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引导线条把注意力朝着焦点方向引向照片
上图:引导线条会把观赏者的注意力朝着焦点方向引向照片,焦点就位于1/3处。
在人像摄影中,拍照主体注视着一片空白区域,加上从左到右的布局构图,这样对按照这个方向阅读文本的人来说会特别舒服,而且这样拍摄的效果也非常好。在风景和建筑摄影中,也可以在简单的构图中采用空白的空间,以此来取得更明显的效果。
5.善用引导线
在风景中,有些最引人注目的构图都采用了线条和形状作为前景或背景,以便将拍照者的注意力引向照片,最后对准远处的焦点。看见这些线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眼前没有相机的话是很难做到这点的,但是只有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才能掌握这项技巧。
用一条线将注意力吸引到空间上来
上图:用一条线将浏览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空间上来,或者凸显移动主体的运行路径。
在田园风光中,耕种过的田地或由平淡的石墙所带有的线条,都是**的构图工具,在海岸边见过的岩石和沙滩上见过的一些形状等,它们也都是很棒的构图工具。
任务:运用三分法
三分法虽然很传统,但功能却很强大,会让照片极富活力,效果更好,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人们都会对这些照片赞叹不已。
三分法的盛行自有其道理。应用这种方法,几乎在拍照的每个环节都能大幅提高构图效果,从风景和建筑,到人像拍摄和静物摄影,在本书所(乃至杂志、广告和画廊)提供的照片中,读者会反复看到三分法的应用,而照片的焦点则定位在4个热区中的一个上,是由所想象的几根线把框架分成了3份,是按垂直和水平方向交叉部分确定的焦点水
平方向、建筑物和人应该也按照这几条边安放,而不是置于框架的中间。
有些相机还具备为显示屏或取景器添加栅格线的功能,这对三分法的应用是大有裨益的。然而,如果相机没有显示栅格线,想象一下它们应该在什么位置出现,这也不是很难的事情。
对于这个任务而言,采用三分法来拍张人像和风景照片。在拍摄人像时,要让被摄者坐着,把其头部置于其中的一个热区,使其成为焦点,或者正在拍摄一张要求较为严格的头像,那就要把他的眼睛当做焦点。在拍摄头部特写的时候不用担心会将他的头部裁切掉——从远处照相会出现这个问题,这种拍照手法常用于时装拍摄,使得框架里的人看上去要比实际上大一些。如果是风景拍摄,构图线或者在哪个热区该怎么安排,那选择就比较多了。地平线应该与三分线保持同一个方向,无论是横着或竖着拿相机。用底线来凸显天空,如果想在拍照时融入更多的前景细节,就采用上线。
松下Lumix DMC-FP1, 70mm, 自动测量
上图:照片左边的一大堆石头是主焦点,是在左边的两个热区定位的。
莱卡M9,28mm f/2镜头,1/60s,f/5.6, 自动感光度160
上图:即便叶子很小,但因其在框架中的位置,也能引起人们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