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中有人物出现时,人物面部的曝光值肯定是首选的测光参照。
与纯粹的人像摄影不同,拍摄人文类的图片时必须始终把环境和人物放在几乎同等的位置上加以考虑。
使用高感光度拍摄时,因为曝光宽容度范围更小,所以常常不能按照我们拍人像的习惯那样——以将人面部的肤色表现为“粉白色”作为合适曝光的标准。在人文类拍摄中,让人物和环境的细节层次都能得到“刚刚好”的表现,比单纯强调人物的肤色要高明得多。
不论技巧功底多么深厚,总有一些光线让资深摄影师应付起来也有“捉襟见肘”的感觉,此时考验的,就不仅仅是拍摄的技术了……
拍摄资料:Nikon D200 相机 Nikon AF-S DX 18-200mm f/3.5-5.6G ED VR II 镜头 f4
1/60s ISO720 王国梁 摄
现场的光线效果很动人,也比画面上看起来要暗得多。为了得到足够稳定的快门速度,我把光圈开到最大,感光度设定为ISO720。虽然基本表达了现场的感受,但此时暗部的噪点和很难进一步调整的反差,已经超出我的心理承受力了。看来,我所能接受的D200 的最高感光度设置,应该在ISO400 以下。
在同时拍摄的JPG 文件上,门外已经变成了完全没有层次的一片“死白”,目前能看到的层次完全是在解RAW 文件时“找”回来的。如此大的反差,已经很考验Nikon D200 的极限了。
Nikon D200 Nikon AF-S DX 18-200mm f/3.5-5.6G ED 镜头 f3.5 1/60s
ISO140 王国梁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