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系,在于追求一种较为极致的视觉效果。对于这样的影像概念,我们并不陌生,但问题在于很少有人将之真正落实到普通客户的商业拍摄上去。也许,我们被某些思维和商业的模式局限住了。
误区一 :了解你的客户
我们不可能真正了解每个客户,更不可能对她的性格、喜好、经历做出多么深入的分析。虽然很多人喜欢标榜“个性定制”,说得天花乱坠,其实我们都明白:这不可能。
客户为什么要来找你拍照片?因为你拍的好看,她们喜欢你的画面、色彩、搭配、感觉,最重要的是符合她对自己的想象,但一定不是因为你了解她。创作者不应该放弃自己的主观和主见,更不应该过分误导客户。拍写真不是她一个人的独舞,而是共同创造,这是彼此信任的基础。
误区二:商业需要兼顾
一个具有突破性的想法能够得以实现,很大程度在于创作者能不能坚持,胆子够不够大。如果首先想到的就是折中的温吞方案,试图面面俱到、各方讨好,一定会适得其反。
具体到装饰系本身来说,大胆的造型与传统意义的唯美的确不可兼得,但这样的产品面对的就是相对应的客户。她们的消费心理是:要好玩,因为惯常的方式见得太多,单纯的漂亮和美也不再是她们的诉求:把我拍好看太容易,拍出不一样的味道才难得。
明确:特立独行的优质产品 意味着什么?
“装饰系”的一系列产品正是我们打破旧有误区和模式的尝试,这种特立独行的产品所获得的收效是多角度的。
1.从商业角度——实现产品差异化
我理解的“差异化”就是一种新规则的制定,这包含三层意思。一是独立的优势产品,二是细分后的客户群,三是能够充分掌控的价格体系。
其实这很好理解,差异化的产品能够让客户产生极大兴趣,使她们关注于产品本身。在这个基础上,自然能够实现用产品圈定目标客户,避免一切可能的恶性竞争,从而无论在价格、服务,还是宣传等方面都拥有主动权。这无疑是中小工作室的生存法宝。
2.从实用角度——提高照片使用率
现在流行的室内装修风格大部分是欧式、简欧、现代、田园等路线,太过写实的照片很难与房间达成协调。反之,具有装饰效果和设计感的画面更适合挂在墙上,真正成为家居的优美点缀,而不是扔在角落里吃灰的废品。
另一方面,具有突破和颠覆感受的影像能够在第一时间引起他人关注。虽然我们对美的认识不尽相同,但无疑能够产生深刻的印象甚至是刺激,这正是我们希望达到的效果。这种新鲜感也能够给客户带来惊喜,使她们乐于传播。
解析“装饰系”
梳理:从散点到系统
“装饰系”的创意切入点、影像形态以至于定义本身都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散点到系统的变化过程。在商业上,也逐渐摸索出将客户与艺术创作连结起来的最佳途径与方法。
第一阶段:使用固有造型素材的混搭,尚未脱离“偏造型感写真”的窠臼。
此时还没有脱离使用“现成品”的固有思路,虽然“混搭”了,但远没有达到理想的那种独一无二的差异性,与大部分同类作品没有拉开本质上的差距。
混搭Style 光圈:f/11,速度:1/125s,焦距:70mm,ISO:100
古典Style 光圈:f/5,速度:1/125s,焦距:70mm,ISO:100
混搭概念被谈得太多,要避免它变成各种零碎的堆砌,就一定要明确地表达出核心意图。当然,视觉的达成本身也是一种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