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餐厅室内都采用一致性的灯光,这对于想开始接触白平衡调整领域的玩家来说,是满不错的练兵场所。台湾的餐厅不论是餐厅、酒吧甚至家里多半会使用钨丝灯作为光源,因此,在微光环境拍摄将白平衡设定为钨丝灯模式应可应付大部分室内微光环境。但以我用过许多不同厂牌、型号的数字单眼相机中,发现并不是每台相机的白平衡都是准的。
另一个在餐厅里摄影的小诀窍,就是将餐桌上摆放的灯光,移到画面想要强调的区域,就犹如聚光灯的作用,让拍摄主体变得相当醒目。当然如果遇到不能随意移动的光源,也可以请模特儿把脸面向灯光,脸与灯光的距离远近,决定了脸的亮度,微调脸的角度,则可利用阴影强调脸部的立体感。
除了餐厅等室内环境外,街道上也有路灯、霓虹灯、招牌灯等人造光源,一开始接触夜间自然光源人像时,可让单一画面中,先针对其中一种光源来尝试。路灯多半是白色灯光与黄色灯光,黄色灯光的低色温呈现较为温暖的调性,而白色灯光的高色温表现极端地冷调。至于招牌灯箱虽然肉眼看起来近乎白色,但其实常是偏蓝绿色的冷色调,会让肤色呈现较冷色调的惨绿,通常较不讨喜,通常会与其它色光混用,详细运用与考虑可参照后续的混和光源运用。
拍摄餐厅微光环境的第一课,就是积极寻找并应用既有灯光。拍摄时,请Model移动到较靠近灯光的位置,并微调脸部方向,使得Model较为光亮,适度阴影让五官立体感十足。后制处理时手动调整白平衡,让照片带着适度黄光,增添温暖的气氛。拍摄信息:Canon EOS 5D MarkII+EF 24mm F1.4L。光圈F2,快门1/30秒,ISO 1000,手动模式,Lightroom修正白平衡,RAW转JPEG。
利用天花板的灯光拍摄,让Model的脸部在灯光的正下方,请她躺在沙发上,再让头转上,正好是脸部受光,拍摄环境仅取其中一盏聚光灯到达的区域,身体部分由于离光线较远,曝光稍嫌不足,恰可增加画面的神秘感,使照片更容易变成目光的焦点。拍摄信息:Canon EOS 5D+EF 50mm F1.4。光圈F1.6,快门1/50秒,ISO 1600,P自动模式,Lightroom修正白平衡,RAW转JPEG。
不一定每次都要把模特儿的脸照亮,让脸部处于斜侧面,较正常曝光约略不足1EV,配合动作表情与桌上调酒,颇能感受微醺的慵懒感受。此处虽然有多盏灯光,但色温差异不大,后方吧台灯源因再景深外形成光晕,让画面更缤纷。拍摄信息:Canon EOS 5D MarkII+EF 24mm F1.4L。光圈F1.4,快门1/60秒,ISO 1000,手动模式,Lightroom修正白平衡,RAW转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