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拍摄距离对摄影效果的影响
人像摄影的拍摄距离,是指照相机与被摄对象的远近,关系到影像的透明效果。通常,拍摄距离不宜过近。否则,容易产生不良的透视变形。例如,近距离拍摄正面头像,往往会显示鼻子大、耳朵小的怪诞成像效果。一般地说,拍摄头像或半身人像,距离可掌握在2一3米左右,不宜近于1.5米。而全身人像的拍摄距离,可掌握在4一8米之间。团体照的拍摄距离,则可根据人物的多少和队形排列的长短,灵活掌握。
人像摄影如何划分主体和突出主体?
人像摄影的被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物,或多数人物;也可以是一个人物与其他景物的组合,或多数人物与其他景物的组合。人像摄影必须善于划分主体,才能加以突出,从而使作品主题得到确切的表达。
1、划分主体的原则
处理人物和景物之间的关系,要以人物为主体。
处理多数人物之间的关系,要认定其中的主要人物为主体,或以多数人物同为主体。
即使只有一个人物,也要认定其主、次结构,例如,拍摄全身人像,一般以头部为主体;拍摄半身人像或人像特写,一般以脸部为主体;拍摄人像脸部大特写,则一般以眼睛为主体等。
2、突出主体的方法
要将主体安排在画面中的显著位置,一般还可给以占据较大画幅,以便使观众一目了然。
通过光线、影调、色彩的对比作用,突出主体。例如,对明亮的主体采用阴暗或深灰色背景,对阴暗的主体采用明亮或淡灰色背景;运用逆光勾划出主体的轮廓;彩色摄影,则可利用不同色相和明度的对比,突出主体。
运用光圈的作用,控制景深,使主体清晰,陪体或背景模糊,以虚衬实,突出主体。
运用线条的作用,突出主体。通常 ,画面线条的交叉点或汇合点,可形成视觉中心,在这个位置安置主体,易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