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银盐”是指卤素与金属银形成的化合物的总称,这里我们主要讨论氯化银、溴化银和碘化银。氯化银微溶于水,分子量越高的银盐,溶解度越低;它对波长很短的紫色区域及紫外线感光;溴化银对蓝色区域光线感光;碘化银的作用重在增加感光范围。如添加碘化银和溴化银的混合乳剂,感光范围达到500毫微米。
照相乳剂中的卤化银成分不同,感光灵敏度则不同,按感光速度快慢排列的次序是——溴化银中加入微量碘化银的乳剂感光速度最快、溴化银第二、氯化银最慢。根据这些特性,一般来说负片乳剂中含有溴化银和少量碘化银,而氯化银仅适用于低速正片乳剂。卤化银晶体颗粒直径范围为20~50微米到50纳米间,大部分直径大小在0.1~4微米。依其类型、形态、大小及分布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感光材料的性能,如感光快慢、解像力、反差等。如常用氯化银来得到较细的颗粒、较高的反差或是使得影像色调偏向棕黑色。
●明胶
明胶是从动物的皮、骨头中提炼出的一种高级动物胶,明胶是胶片感光材料的制备中用量最大,性能最复杂的原料,具备多种作用,主要有如下三点:
1、分散和悬浮卤化银,防止其沉积——明胶的粘性特性使乳剂能够在片基上涂敷成膜,形成厚薄均匀的乳剂层,防止脱落。明胶能被吸附于卤化银晶体表面,达到均匀分离晶体,防止聚集和沉积的作用,这是银盐感光材料可以形成清晰准确影像的重要原因。明胶的浓度对感光性能有一定影响,如增加浓度可形成更细的卤化银颗粒,达到降低感光度和增加反差的结果。
2、显影时,有明胶包裹卤化银颗粒,是感光差别平行于显影差别的必要条件——卤化银活泼的化学性质在感光后会立刻被还原。明胶的化学惰性包裹卤化银后,可对其自发还原产生阻力,使显影过程中的卤化银还原反应产生时间差,首先从感光强的部分开始,还原出图像。
3、明胶中的增感和抑制物质,能提高乳剂的感光度和抑制灰雾——明胶内的杂质按作用分类可费为含硫增感剂(硫化物杂质)、还原增感剂(醛类和还原酮)和抑制剂(接近明胶分子量的含硫蛋白质)。硫化物杂质能导致含银原子弹感光核所生成,增加卤化银晶体外感光核数量,提高感光速度。另外,明胶可在卤化银的还原反应中用掉卤素离子,防止和减少卤素离子和银的重新结合,从而提高乳剂层感光效率。不同原料的明胶含有三种物质的不同比例,产生不同的特点,如小牛皮可制出抑制性最高的明胶,鲸鱼皮明胶的灰雾少,但感光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