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广角镜头拍摄的负片的一部分,放大到同标准镜头拍摄的负片放大的照片尺寸相同,两者透视的一致性就一目了然了(如图6—1所示)。知道了这一点,在以后的实践中,我们便可以放心地使用广角镜头而不必担心会出现透视的改变。·
关于近距离摄影的问题,韦克菲尔德指出:“广角镜头往往可以在很近的距离上调焦。例如,24mm平面算起的,实际上如的最近调焦点可近至250mm。由于这一距离是由胶片头前表面算起,远不足200mm。在这一距离内物距与像距之比约为8:1,这与55mm镜头在最近调焦距离上 获得的物距与像距之比大致相同。”因此,韦克菲尔德认为,“如果不用接圈或皮腔,要把物体的影像拍得大一些,使用广角镜头并没有什么优越性。此外,由于使用广角镜头,镜头与被摄体的距离太近而很有可能使摄影师或相机的影子落在被摄体上面。”这是必须引起注意的。
斯皮尔曼认为,使用广角镜头时,靠近被摄体 时用聚焦屏对焦非常容易,在远距离拍摄时就比较困难。但如果我们把广角镜头当标准镜头用,就不会遇到问题。对于近摄,靠聚焦屏对焦就像使用普通标准镜头在较远的距离拍摄一样方便。在较远的距离拍摄,景深往往是很大的,因此,只要靠调整距离标尺就能很容易地取得清晰影像——判断上的错误可能要比一面观看聚焦屏一面调焦小得多。使用广角镜头拍摄建筑物等,必须使相机保持纵向的绝对水平,否则近视点会造成剧烈的透视变化,在照片上使垂直线产生严重的会聚现象。在取景器上这种情况往往并不一定看得出来,只有当负片放大后或幻灯片投影出来时,这个缺点才较为明显。
实际上,照片上出现线条会聚现象并不是歪曲原景物,而是一种自然的透视效果。它之所以被看成歪曲,是因为人们知道一个楼房的垂直线不会会聚,并希望在不合适的视点拍的照片上看到垂直线都是平行的。然而,适当的会聚现象反而使照片显得真实。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柯达陈列室中悬挂着一幅赫梅尔的柯达大楼的片,看起来好像顶部比底部还宽一些,用尺子量一量照片,结果证明顶部和底部的宽度正好相同,这就说明稍微有点会聚比完全没有会聚看起来反而更真实。
用广角镜头拍摄垂直物体,如出现严重的会聚现象,则会破坏画面。一组全都指向同一点的树(为了把树顶摄入画面,不得己把相机高仰,就会出现这种情况),看上去很不自然。L·布朗斯坦提出的解决办法是:找一个较高的地方,使拍摄者能在接近被摄体中部的高度上拍摄。另一种办法是向后退,使拍摄者能在不用抬高相机视角的情况下把整个景物收入画面。为了避免水平线条的会聚,就得使相机的背部,也就是底片的平面与被摄体各条垂线构成的平面平行。
此外,还可以使用一种能控制透视’的广角镜头,它能配合带皮腔的专业相机起到提升和横向移动镜头板的作用。用这种镜头拍摄,你可把照相机置于同建筑物平行的位置上,而且提升了的镜头能把大楼或树木的顶部更多地摄入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