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就在Dpreview上看到了Sony Cyber-shot P150面市的消息,这款机子的卖点非常明确,就是首款700万像素的民用轻便数码相机,当时心里颇不以为然,我一直觉得,在民用市场上,300万像素的相机已经足够满足多数人的需要了。考虑到大多普通用户浏览照片通常是在电脑屏幕上或者输出10寸以内的照片,一味的追求高像素,一方面并不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好的影像体验,另一方面,高像素对于存储卡容量的要求更高,反而会造成更大的负担。再加上最近几款800万像素的民用高端数码相机也是毁誉参半,也更让我坚定了自己的认识。
不过,上周现场观看中国网球公开赛的经历,却让我终于认识到了高像素的民用数码相机的妙处――局部放大!
事情的缘起也很凑巧,用惯了的F828被朋友借去坝上外拍了,等到周末有时间去看公开赛,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没有办法,只好拿上以前用过的一台130万像素的袖珍数码机加上同学的一台400万像素相机上路了。也正是这两台相机的表现,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高像素民用数码相机的价值所在。
上面的左图是用130万像素相机拍摄的小威发球时的情景,因为拍摄的时候距离比较远,因此只能经过大幅的裁切得到取景比较合适的图片,但是问题也很明显,因为相机本身的像素数就很小,因此最终得到的图片明显缺乏细节。右图是用400万像素的相机拍摄的情况,可以看到,这张图片上已经可以分辨出人物的细节,也可以看出人物的五官,不再像前面那一张只能看出轮廓:)不过如果想把它作成照片珍藏起来,似乎精度还是欠缺了一些。也就是在这时候,我想起了Sony的Cyber-shot
P150,同样的轻便机,P150的有效像素几乎达到了目前主流的400万像素相机的两倍,如果在现场我拿的是这样一台7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人物的细节可以得到加倍的体现,或许这次的中网之行就不会有太多遗憾了。
回到家里细想一下,大概是自己以前的惯性思维太强了,其实我刚开始拍照片的时候,不也是经常被人批评取景太多,主题不突出么?恐怕绝大多数数码相机的用户也都有我这样的烦恼,想拍张自己看着满意的片子真是太难了。水平高的摄影师拍摄的时候总是讲究取景、构图,我们普通用户可没有这样的经验,碰到精彩的画面,能够拍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了,哪里还顾得上这么多的讲究啊。所以拍到的照片都是全景居多,要想找一张特写出来,还真不大容易。这时候,高像素的优势立竿见影,我们可以截取整个画面的一个局部,单独放大成独立的一幅照片,而P150高达700W的像素此时就可以充分体现它的价值了。即使我们需要裁切掉整个画面的3/4,仍可做成质量不错的5寸照片。
其实,数码相机的出现,本来就是降低了摄影的门槛,让我们这些普通人可以尽情的享受摄影带来的乐趣和回忆,而高像素轻便相机的出现,更是为我们的摄影体验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我们可以在拍摄完成后,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的进行剪裁,获得更理想的效果。这样,我们就不必像专业摄影师那样在拍摄的一刹那选择最合适的取景、构图,而可以在空闲的时候对每张图片仔细斟酌,做出自己最合理的决定。如此一来,拍摄的难度无疑又降低了很多,其意义不仅在于我们可以尽情的拍摄,更可以为我们得到理想的照片提供有力的保证!
可能高像素普及的最大障碍就是存储卡容量的限制了。不过,有一个从市场上传来的利好消息:一个月以来,各种存储卡的价格都在大幅度的下调,比如Sony的128M记忆棒,目前在摄影器材城已经可以以不到250元的价格买到,恐怕不少记忆棒的老用户也要忙着扩容了吧:)而且,半导体存储器的成本并不高,在生产工艺不断进步之后,存储卡的不断降价也是必然的事情。
轻便数码相机在像素方面达到目前专业相机的水平已经是指日可待了,而且,因为这种进步主要是依靠厂商在核心元件——CCD上的技术进步所获得的,所以在成本方面并没有显著的增加,对于消费者来说,这就意味着可以以相同的价格买到一年前像素数只有一半的相机,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以Sony
P150为代表的高像素轻便数码相机意味着民用数码相机可以为人们提供更便捷、更专业的影像体验,而不断下降的存储卡价格,也为高像素的体验扫清了最后一个障碍,那么,对于大多数需要轻便相机的普通用户来说,还有什么理由拒绝高像素的诱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