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数码相机遭巨大挑战 标准难补技术之憾
文章出处 wedexpo
公布日期范围 2004-9-13 ~ 2004-12-31
数码相机似乎也进入了一个看似“红火”的成熟期。国际厂商动作频频,他们在高端不断推出新品加强堡垒,在低端又积极参与价格战,面对如此强大的攻势,国内厂商别无他法,只能以低价接招。而更有一些品牌发动“以次充好,以旧当新”的价格战搅局,让国产厂商们更加举步维艰。
在数码相机领域,国内厂商在核心技术方面严重依赖国际厂商,在市场上处处受制,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保护中国数码相机产业的发展,我国拟出台数码相机国家标准。
有些人认为,数码相机国家标准是政府给国产厂商撑起的一个保护伞,是制衡国际厂商专利大棒的武器。不管这种说法正确与否,现实是隐藏在背后的技术之痛,是用标准无法治愈的顽疾。
核心技术的硬伤
近年来,由于数码相机技术的开放性越来越强,在核心技术方面处于劣势的国产数码相机得以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国产数码相机品牌,其中,不但有IT企业,更有一些几乎被人淡忘的传统光学相机生产厂。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国产数码相机多为低端产品。究其原因,是长时间以来,数码相机的CCD 、CMOS、处理芯片等核心技术掌握在国际厂商手中,国产数码相机的CCD 、镜头、处理芯片等技术严重依赖国际厂商。
尽管,我们在传统相机方面曾取得过耀眼的成就,但是不得不承认,我国在数码相机核心技术方面力量薄弱。而随着数码相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含量也在不断增加,国际厂商在高端市场占据优势的局面还很难得到根本改变。
全国照相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照相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第一副主任虞仲晓谈到,就数码相机的核心部件、技术本身,我国与国外存在极大差距。据虞仲晓介绍,数码相机的核心部件中,CCD 技术集中在日本的索尼和富士手中,而富士的CCD 不外售,这样CCD 等于是集中控制在索尼一家;而CMOS则集中在一家美国厂商,但是还好这样企业并不自己做相机;处理芯片集中在日本东芝、韩国三星、美国德州仪器等厂商手中。
针对这样情况,虞仲晓忧心忡忡,他认为,国内厂商由于严重依赖国外技术进口,因此很容易受制于人。虞仲晓谈到,一个明显的例子,目前国内数码相机均为低端产品,厂商尚没有推出800 万像素的数码相机。
国内厂商的软处理
面对这样的现实,国内厂商们似乎把这些“硬”差距做了“软化”处理,他们认为这些差距已是既定现实,没必要在这些方面大做文章。
华旗资讯数码相机事业部经理张东谈到,很多人认为CCD 、CMOS、处理芯片等部件的生产研发是核心技术,实际上,这些部件已经都是标准件,再开发、改造的余地已经很小,而且它们已经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从这些部件做起,“没有意义,会很累”,利润空间也不大。
联想数码相机高级产品经理任景珏认为,数码相机与传统光学相机相比,技术更开放一些,比如有各自不同的厂商供应不同的部件和方案,数码相机厂商只需把这些部件“整合”起来。传统光学相机的光学部件和胶卷等是相对封闭的。做不了光学相机的厂商,可以去做数码相机。目前,使用在低端数码相机上的CCD 、传感器、镜头等部件,国内品牌和国外品牌的差距微乎其微。核心技术的差距体现在一些高端机型上。比如数码单反照相机,国内品牌尚没有能力推出此类产品。
狼来了并不可怕
有关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数码相机市场规模为213 万台,市场销售额将达到56亿元。而且自2003年起,我国取消了对进口相机每年1400 万美元的配额限制。巨大的市场诱惑和优厚的“市场待遇”,使国际厂商大力向中低端市场渗透。而从今年夏季以来,国际厂商纷纷把低端数码相机价格拉低,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使国内厂商备受折磨。
任景珏谈到,借助世界分工提供的技术,根据对市场的理解,联想把一些技术和方案整合成联想数码相机并快速推向市场。国内厂商与国际厂商相比,在渠道和服务方面有很强的优势,国内厂商对市场理解力更强,而且在成本方面控制得不错,因此并不惧怕国际厂商的低价策略。
张东认为,国际分工合作与垄断是两码事。核心技术应该是一些软件方面的东西,硬件的差距仅是个表象。CCD 、CMOS、处理芯片等部件是国际厂商垄断不了的,这样的例子在PC就可以看到。国际厂商垄断也只能是高端机型上面的一些技术,比如制程、光学等方面。举个例子,日系厂商可以把数码相机做得更小、更薄。
一位摄影师谈到,就核心技术本身,并不像业界传说的那么可怕。比如CMOS和CCD 这两种技术,这位人士认为CMOS将比CCD 更有前途。因为CCD 实际上掌控在索尼一家,但索尼完全有能力控制市场供应状况。而CMOS技术由一家美国公司掌控,而这家企业本身不做相机,因而不存在垄断竞争一说。略微有差别的是,这家公司会按不同厂商的需求分别供应该部件。
某些领域的机会
从与几位专家的探讨中,可以看出这样一个信号,我国数码相机产业在核心技术的某些领域还有赶上的机会。
虞仲晓谈到,这个机会首先来自软件。他分析认为,数码相机由硬件和软件组成,从CCD 、CMOS、处理芯片等硬件相关的核心技术而言,国内没有机会;而在与成像质量、图像还原、拍摄速度等有关的影像处理方面,中国还有赶上世界水平的机会。另外一个领域是镜头方面,我国在光学方面由很强的技术实力,比如一直为佳能供应镜片、镜头和为尼康供应快门的凤凰光学厂,而南方的一家光学厂是世界上最大的镜头、镜片生产商。
虞仲晓谈到,凤凰光学厂推出来的数码相机并不成功,而传统相机也不像原来那么风光,现在把工作重心放在了镜片加工和镜头加工上,外人感觉凤凰只会“磨镜片”。南方这家光学厂原来只是“图纸来了就照样生产”,现在虽然也开始开发自己的光学产品,但是起点仍然很低。
虞仲晓认为,目前,CCD 、CMOS、处理芯片等部件占据了数码相机一半以上的成本。CCD 、CMOS、处理芯片等都属于电子元器件,这些部件都存在大规模生产后价格下降的趋势。如果有朝一日,这些元器件价格不再在数码相机中占主导地位,我国“擅长”的镜头、镜片等将使数码相机产业有所起色。
国内厂商的努力
很多国内的主流数码相机厂商也开始了自己的尝试和努力。
联想数码相机高级产品经理任景珏谈到,联想的研发分两部分,首先是联想研究院,从两年前开始,联想研究院就开始影像算法方面的研究,而且对数码相机未来各个方面的发展方向也有前瞻性的探讨。另外一个是事业部层面的工作,就是把研究院的成功与先进的技术、方案结合转化为产品快速进入市场。
华旗资讯前一段时间推出了国内品牌中第一款常焦数码相机,引起业内关注。张东透露,华旗资讯在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很大,设立了影像研究院,并聘请以博士为核心几十名技术人员,确立了长期研发规划,而主要研究影像算法。目前正在研究第二代影像算法,估计在3
~ 4
季度内会大批量产。他同时透露,华旗将在三个月以内,推出一款让日本品牌吃惊的产品,这款产品将在设计、电路板、光学部分以及制程等方面引起业界的更大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