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霉宝典

 

滋生霉菌的温床

  ●将摄影器材封闭在“恶劣”的环境中,饱受霉变之苦。

    收藏在木柜中。由于木材在雨季容易吸湿,日久天长,引起霉变。有人曾将相机放在考究的朱漆木柜中,仍未能幸免。

    用皮套、皮箱与毛巾保存相机。皮革与棉布都极易吸湿,在干燥的环境下再缓缓放出潮气,在开放的环境下会形成一个恶劣的小气候,用它们“保护”相机,霉变在所难免。

    存放在铁皮柜或保险柜中。铁柜本身不会吸湿,但是封闭的环境可能使潮气难以散发,若用以存放器材,必须经常开启、换气通风。

    用小型密封的容器存放器材。容器密封可以与外界隔绝,利于防尘,但是若容器内温、湿度过高,又未能采取防潮、防霉的措施,反而会变成滋生霉菌的温床。
 

  ●在恶劣环境下使用后,未能及时护理,留下后患。

    在雨中拍摄后,回家未及时清理擦拭相机,容易使镜头发霉。

    在阴冷的矿井下拍摄后回到地面,发现有结露,如不立即处理,也易使镜头产生霉变。

    夏季从有空调的室内将相机携带到室外拍摄,也容易被霉菌盯上。
 

防患霉变于未然
  ●胶片与相纸的防霉防潮

    您不妨在冬天或旱季购盘片后立目口分装,将分装胶卷封入小塑料袋或盛放精装胶卷的塑料盒中 ( 用蜡封口 ) ,存放在冰箱内随时取用,既可防潮、防霉,又可以延长有效期。

    还可以在干燥的天气将底片放入塑料袋中,用蜡烛火焰烘热的钢锯条齿部封装塑料袋,可以长期保存底片。

    去掉胶卷的包装纸盒,将塑料筒的盖子边缘旋转着在熔化了的蜡液里沾一圈蜡 ( 短时间的一点热量不至于对胶卷有伤害 ) ,这样每个胶卷都被独立地密封好了,再存入冰箱。

    珍藏拍摄完的底片,可把塑料底片袋剪成比底片稍长的小条,将底片彻底清洁干燥后放入,再用小手工钢锯条就着灯泡或烛焰把袋子两端小心烫封严密,也可用封口机。这就基本可以做到防潮了,而且找起来也比较方便。不过要注意,每取用一次就要封一次,要不厌其烦。
  ●照相器材的简易防潮防霉

  (1) 简易防潮箱

  用密封容器隔绝外界的潮气与灰尘,内部则用吸湿剂防潮,从而阻止霉菌的滋生,这是比较简便的防霉措施。常用的容器有双层塑料袋、塑料盒、饼干筒、玻璃缸、高压锅及市售的防潮箱等等。

  常用的吸湿剂则有:
    变色硅胶。用布袋或扎了孔的塑料盒盛放。变色硅胶清洁易用,可以从颜色判断其吸湿的能力,失效后可以经再生处理反复使用。硅胶是一种理想的防潮剂,但边远地区难于购置。

    木炭。用栗木或杉木燃烧后熄灭,扣在盆中冷却,吹去浮灰,用纱布包好待用。木炭是硅胶的良好代用品,也可以再生使用,但是不易置备,更难于判断其是否失效。

    生石灰。用袋装或纸包。可以将生石灰块或木炭放在缸内或大号饼干筒内,上面铺几层纸即可使用。生石灰吸湿后从块状变为粉状表明已经变为熟石灰,失去吸湿能力,不能再生,必须更换。石灰粉泄漏后容易污染器材,但是由于价格低廉、易于购买,仍然可以作为边远地区影友的一种选择。

    干毛巾。用干净的小毛巾在烈日下曝晒后立即包好镜头放入密封容器内。毛巾吸湿能力有限,可以作为一种短期的应急手段。

    所有的吸湿剂在吸收一定的水份后都会失效,因此必须定期检查,及时更新。
 

  (2) 其它经验

    在干燥的季节,照相器材宜裸置 ( 不包不裹 ) 存放在通风的场所,如玻璃橱内或较高的地方。为防止落尘,可以罩盖一块清洁的白布。镜头最好能与机身分开放置。

    有空调的房间气温、湿度都比较低 ( 空调机本身也有除湿功能 ) ,是保存器材较理想的环境。

    有条件的影友不妨购置一个温湿度计,以便监视室内的环境状态:因为湿度与温度是霉菌繁衍的关键条件,当温度在 25 ' C 、相对湿度在 50 %以下时,一般器材经过简单的清洁处理都可以长期安全地存放:

    外出摄影时可以用清洁的高级餐巾纸,在晚间以灯泡烘干后与器材同时装入塑料袋中,尽量挤去袋中空气,再仔细把袋子扎紧。可以作为每天除湿的应急措施。

    去海边拍摄一定要多带些干 ) 争的塑料袋,防止潮气和海水进入到相机内部。
使用才是电子器材最好的防潮方法。目口使长期停用,也必须定时取出,通电操作。

    在收藏器材之前进行预处理,可以增强防护效果。如:清擦相机、用负离子 ( 臭氧 ) 发生器对器材与容器消毒、用吹风机吹干容器等。

    在简易密封容器的下面放上千石灰、干木炭,上面铺上一层纱布,把相机和镜头放在上面,盖好盖子之后用蜡封好。每使用一次,都要重新认真封一次。

    市场上还有一种防霉剂,它以硅胶为载体,通过缓慢挥发药物蒸汽杀除霉菌。它无毒、无腐蚀性。药效持久、效果显著:***部门防霉剂进行了专门的对比试验。在 28~C 、相对湿度 90 %存放 60 天及 28~'C 、相对湿度 95 %、接种 8 种霉菌封存 28 天的严酷条件下。未防霉的对照组样品均严重生霉。而经防腐剂保护的样品除个别有轻微的霉点外。其余均完好无损:

    使用时打开塑料外封套,取出一小袋与需要坊霉的器材一起放入结实 ( 最好用聚乙烯或聚丙烯制笋 ) 塑料袋中。扎紧袋口即可在一年内可靠地防霉:

    在家里存放相机。仅仅放入装有干燥剂的容器就万事大吉是不可取的:可仿照医院处理伤口的办法。先用 75 %的酒精棉球擦 ) 争相机的金属、皮革等部分 ( 光学部分和某些塑料件不能沾 ) ,充分“消毒”后再存放,这样效果会更好.
 

霉变后如何处理
    建议您最好去找有经验的维修技师,自己在家不正确地处理镜头对它的伤害比霉菌还大—

    尽量多的反映使用时的情况,这样有助于维修技师能更准确的找到器材的出问题的原因

    进过水的相机和镜头未必都能修好。要尽量和维修站的师傅商量后再做决断

    对早期侵入镜组内的菌丝体,虽可拆开镜头进行清洗,但由于光学镜头出厂时均经过精密调校,一般维修店因无技术及条件,拆装后镜头性能将受到影响,并且,清洗镜头的费用较高,如清洗不彻底。还会复发. 

 

 

 

来源:中国摄影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本站用户上传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相关权益,请点击《权利通知指引》,您可根据该指引发出权利通知书,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立即审核并处理。
网友评论
专访修图师火山
专访修图师火山
提起修图师,大多数人脑海中可能浮现的是埋头苦苦修图的男性修图师…
专访摄影技术总监徐东
专访摄影技术总监徐东
徐东老师身上有一种神秘的叙事:浪漫与理智并存,来回切换,游刃有余…
专访摄影师陈曦
专访摄影师陈曦
你能够坚持做一件事情多久?三分钟,三天,三个月,还是三年…
专访摄影师阿淼
专访摄影师阿淼
9年的从业经验,足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轨迹!无意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阿淼老师…
专访夏天映像团队
专访夏天映像团队
长大后的我们总是怀念着童年,童年的棒冰、童年的秋千以及那时候的奇思妙想…
专访小脚丫儿童摄影师阿豪
专访小脚丫儿童摄影师阿豪
没有人会走的一帆风顺,阿豪老师刚开始也遇到了非常多的挫折…
专访摄影师林涛
专访摄影师林涛
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不如意,我们为了生活、家人、前程奔波…
专访摄影师葛梦群
专访摄影师葛梦群
俗话说得好,“勤能补拙”,纵使你天分再如何差,只要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