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传统的照片分辨率与相机所用“胶卷”有很大关系一样,数码相机所拍摄的图像的分辨率与它的
“胶卷”――图像传感器有十分的关联,而其核心部件――成像光敏元件的运行直接影响到成像的分辨率。
目前使用的光敏元件有两种:
一种是广泛使用的CCD(电荷耦合)元件;
一种是新兴的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
在相同分辨率下,CMOS比CCD便宜,但是CMOS光敏器件产生的图像质量要低一些。
CCD图像传感器由一种高感光度的半导体材料制成,能把光线转变为电荷,通过模数转换器芯片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相机的CCD内含的晶体管数量越多,分辨率也越高。CCD的分辨率——“像素数”常被用作划分数码相机档次的主要依据。虽然如此,但正如颗粒度不能完全概括胶卷的成像质量一样,分辨率也不是评价CCD质量的唯一标准。除了CCD的分辨率,色彩深度、芯片本身的制造水平等对最终成像质量也能带来不容低估的影响。
但与数码相机其它指标相比,分辨率依然是数码相机最重要的性能指标。数码相机拍摄图像的像素数取决于相机内CCD芯片上光敏元件的数量,当然,相机的价格也会大致成正比地增加。数码相机的分辨率还直接反映出能够打印出的照片尺寸的大小。分辨率越高,在同样的输出质量下可打印出的照片尺寸越大。就同类数码相机而言,分辨率越高,档次就越高,但与此同时,图像占用的存储器空间就越多,对加工、处理的计算机的速度、内存和硬盘的容量以及相应软件的要求就更高。
单从CCD芯片制造工艺的角度考察,其芯片面积越小、集成度越高越好。有人认为,在镜头光学分辨率有限、CCD像素数一定时,芯片面积越大,成像质量越好。但从目前数码相机的实际拍摄效果来看,使用小芯片CCD的数码相机的图像相对好些。
在了解数码相机的分辨率时,一定要区分两个分辨率的概念:
一个是CCD的分辨率(或PPI),另一个是拍摄所能得到的图像的分辨率(一般厂家标明的图象的最大分辨率)。这两个分辨率,原则上是CCD的分辨率决定所得图象的最大分辨率,而这两个分辨率往往是不相等的。
选择数码相机时,CCD的分辨率(像素点)是最为重要的指标,在同样的拍摄图象的最大分辨率下,CCD的分辨率越大越好。例如,对于同样可以拍摄1280X1024图像分辨率的相机,150万像素CCD的相机的拍摄质量要优于141万像素CCD的数码相机。这是因为,CCD作为感光器件,CCD边缘的像素点在拍摄时,由于边缘光的影响,一般会出现一定的偏色和眩晕,数码相机在CCD像素大于图象拍摄像素时,会自动切除边缘像素,从而去除眩晕和偏色,边缘切除越多,对成像的清晰率等越好。
这就是厂家用141万像素甚至150万像素的CCD制造最大拍摄1280X1024(131万像素)的图象数码相机的原因。所以追求品质的厂家一般都用远高于拍摄图象的最大像素的CCD。
但目前有不少相机的拍摄图象像素(如1200X1800,即131万像素)远高于CCD的像素。这是通过软件进行插值处理的结果(任何一个图像处理软件都有此功能)。但软件加大精度只能使图象细节模糊,把图像放大,则清晰度往往难以令人满意。所以,在购买数码相机时应以CCD为衡量相机好坏的标准。
虽然厂家都会标明其相机的最大分辨率,如1280×1024,但一般情况下,用户都要根据需要,调低分辨率或压缩比(同一分辨率下可以有不同的压缩比,分辨率和压缩比同时决定照片的质量),以便在相同的存储卡上保存更多照片。这种调整模式的选择应当是越多越好。当然,质量和数量在同一存储卡上就是一对矛盾,这要由用户自己选择。
来源:世纪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