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
重要的不是摄影
时间:2021.11.26—2022.01.03
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
“重要的不是摄影——中央美术学院摄影纪程”这个展览由蔡萌和曹庆晖共同策划,曹庆晖是研究近现代美术的专家,这几年他对央美摄影和版画的特殊关系也做了很多梳理工作。两位策展人想试试沿着版画这个方向把边界推得再远一点儿,就推到了摄影。于是他们起了这样一个题目,“重要的不是摄影”。它重要吗?不重要。但是不重要吗?好像也重要。或者说什么重要?是摄影重要,还是艺术重要?也许压根儿就没有什么是重要的,我们是在反省和质疑“重要”本身。
曾经是我的世界
时间:2021.11.26—2022.01.03
集美新城市民广场
玛丽·托曼诺娃1984年出生于捷克共和国瓦尔季采,现生活和工作于美国纽约。2011年在布尔诺理工大学美术学院获得绘画硕士学位后加入美国国籍。之后她转向摄影,开始探索移居、身份和记忆的主题。她的“年轻的美国人”系列作品汇集了纽约艺术界年轻艺术家的肖像作品,成为了2019年Pragovka画廊的主题和Paradigm出版社的出版物。她的第二本图书《纽约纽约》于2021年夏天由Hatje Cantz出版。
瓦迪凯尔特:石色之光
时间:2021.11.26——2022.01.03
集美新城市民广场
瓦迪凯尔特山谷位于耶路撒冷和耶利哥之间的犹太沙漠,紧临死海,湖水的急剧干涸使该地区变成了一片被盐腐蚀的月球带。艺术家伊拉尼特·伊卢兹(Ilanit Illouz)自2016年起在当地开始《瓦迪凯尔特:石色之光》这一实验摄影项目。她从沙漠地表收集这种盐带回巴黎,并在她的工作室里用这些盐溶解后,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实验印刷将纸张上的作品赋予雕塑般的质感。无论是图象还是结构的部分,作品中盐的凝固使其荧荧闪烁,充分展现了这种矿物的有机特性和层次之美。她的作品唤起一种引人沉思的景观,同时也昭告大家这一生态系统正在遭受威胁。
东方快车—在历史与神话之间
时间:2021.11.26——2022.01.03
集美新城市民广场
国际卧车公司曾运营着世界上第一列国际豪华列车——“东方快车”,往返于巴黎和君士坦丁堡,即后来的伊斯坦布尔。当时各国把铁路作为国家政治权力的工具,“东方快车”的开通则切实成为一项外交和经济上的巨大成就。而它也流传着或虚构或现实的故事,以及许多电影和文学作品。其中有些已成为传奇,而真正的史实则被淹没在了充满想象力的情节背后。展览上的照片皆来自于前国际卧车公司的档案。尽管该公司经历了各种重组,但前员工保存的这些图片、计划、地图、技术图纸和广告手册等将“东方快车”从真实的历史背景中重现出来,包括20世纪名流的社交场、希特勒登上2419号车厢签署停战协议等,而这些“名场面”更加深了国际卧车公司在世界史中的地位。
十字路口:透过镜头看新加坡
时间:2021.11.26—2022.01.03
集美新城市民广场
每幅图像都在讲述着一则小故事,但也可以作为一种纯粹的视觉体验供人欣赏。大部分展品来自三个负责记录和保护新加坡历史和遗产的政府机构——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国家图书馆和国家博物馆。近年来,这三家机构的收藏通过收购和捐赠的形式,获得大幅度的扩充。因此,才有了这些反映新加坡丰富历史的图片资料,以供欣赏和研究。
激流瞬间:战时中国和沙飞的影像实践
时间:2021.11.26—2022.01.03
集美新城市民广场
沙飞是一位记录抗战的爱国摄影师,同时他作为一名接受新文化思想的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的时代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把摄影作为自己终身奋斗的事业。人如其名——“我要像一粒小小的沙子,在祖国的天空中自由飞舞”。本次展览展出91幅作品,用照片一瞥战时中国的图景,并窥视沙飞的艺术表达。如今,当这些照片的战时宣传功能褪色之际,回到影像本身,艺术的光晕被唤醒。与此同时,沙飞的影像实践也凸显了摄影这一媒介的功能与特质。可以说,沙飞的作品创造了摄影的新可能性,他的创作行为是对生命可能性的创造。
小东:儿时朋友都胖了
时间:2021.11.26—2022.01.03
集美新城市民广场
刘小东,东北人,主要画画,也拍照——不过他拍的东北澡堂,和任何一个人拍出来的都别无二致。他是实在的东北人——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那种真实,让你觉得他是一个一头扎进生活的人他记录一起画画喝酒的朋友,自己的父亲和母亲,这些都毫无疑问是他的生活照,因为这就是他的生活,这是他的个人史。
成都
欧洲,目光所及
时间:2021全年
成都当代影像馆
成都当代影像馆将于2021年1月31日呈现著名新闻摄影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展览《欧洲,目光所及》。本次展览将展出布列松游历欧洲各国所拍摄的珍贵影像,部分展出作品为布列松“决定性瞬间”风格的代表之作。本次《欧洲,目光所及》展出的所有作品均来自成都当代影像馆的珍贵馆藏,其中不乏卡蒂埃-布列松“决定性瞬间”风格的代表之作,正是这些作品奠定了他“世纪之眼”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