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手指的方向”、“再看向大海”、“收一下下巴,提一下裙摆”……无论是在三亚的海滩还是在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里,都能看到旅拍游客的身影,她们花不到300元的价格做好妆发造型,再收获一套美美的景点写真,乐在其中。
全职旅拍摄影师季风这个龙年春节没有回家,他留在了云南。三年来,季风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着香格里拉景区的每一寸土地。日积月累的拍摄经验和审美直觉,也让他对创作更加得心应手。而旅游市场的火热,也让他的摄影技术获得了相应的经济回报。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数据显示,云南在春节假日组织开展一系列春节主题活动,昆明滇池大坝、大理古城等多个景区的游客量多日超10万人次,该省实现旅游总收入637.4亿元。据抽样调查,省外游客占比达54.3%,同比提高8.7个百分点。
日赚千元背后,忧虑也在悄悄滋长,在选择裸辞做职业拍摄之前,常年困在写字楼方格里的季风曾以为,自己和自由之间只隔着一张车票和一台相机。三年过后,他发现这个行业存在着门槛低、竞争激烈、收入不稳定等弊端,早已不再是一个理想职业。
事实上,季风所面临的问题并非孤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与多位摄影师交流,后者均道出当前这个行业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审美本身的多元化特征导致行业门槛极低,逢寒假等假期还会有大学生等兼职瓜分市场,竞争激烈;另一方面,全职摄影师主要依靠社交媒体获客,但又因为触及平台规则被频频限流,能否拓展客源成为决定摄影师收入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在季风看来,很多人出于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摄影的狂热投身这一行,但当爱好转变为谋生的工具,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仍然在两边拉扯中。
(延吉民俗园)
八天赚上万元
虽然对未来抱有忧虑,但季风并不后悔“不回家过年”的决定,因为这个宝贵的假期,他赚得盆满钵满。
季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旺季时他一天能拍10个人,拍摄一个人收费200元左右。一天下来净收入就超过2000元,“但是白天晚上都要拍摄,特别累,身体吃不消,现在我已经不拍摄晚上时间档了。收费标准上,离开古城跟拍一天,收费会高一点。因为古城以外离市区远,差不多只能拍摄一个人,所以价格就贵,800-1000元。”季风说道。
春节期间,在独立揽客以外,多数时候季风都会和写真馆等工作室合作。“工作室给我分派拍摄的活儿,按人数给拍摄费,150-200元不等。不同拍摄套餐不同拍摄权益,像399元系列拍摄一个地点的三个景点,599元拍摄四个景点。”
但是,工作室要求比较高,他们害怕顾客投诉,也会对摄影师提出很多态度、技巧上的要求。云南大理一家摄影工作室负责人对记者总结道,自由摄影师的订单往往依靠熟人的口碑,或是在社交平台的内容运营,但是风格、服务质量和价格参差不齐。
在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下,各类场景旅拍也让很多景区找到了自己的卖点。旅拍带火一个景区地标的例子,已经变得越来越常见。随着敦煌飞天写真在网络上“出圈”,接连登上小红书、抖音等各大平台的热搜,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的旅拍也成了敦煌旅游的一大亮点。此外,诸如延吉这样的小城也因旅拍,突然火爆出圈。
“工作室类似量体裁衣的一对一定制服务,以独特风格来树立品牌。有旅拍业务的连锁影楼会在热门旅拍地开设分店,服务模式是多对一、标准化、效率高,且服务套餐较贵,部分影楼存在隐形消费和后期强制加片的现象。”该人士进一步透露,大同小异的妆发造型,流水线一样的生产,一定程度上也会产生疲态。
将时间拉长来看,客户与甲方工作室偶尔的“刁难”,并不是自由摄影师面临的最大挑战,由于多个景区普通游客反映商业拍摄影响游览体验,国内多个景区都出台了限制商业拍摄的通知,自由摄影师的生存空间正在萎缩。
成本上升
“99.99都是旅拍,延吉朝鲜民俗园千万别来!其他景点都是以游玩为主,有兴趣再拍套写真。这个地方是纯粹拍照的,建议不要当成景点来游玩。”春节前夕,上海游客小林的这条笔记,在某社交平台上引起了数百人的围观和共鸣。
公开信息显示,中国朝鲜族民俗园是延吉市重点文旅项目,坐落于延吉市小营镇理化村,占地面积9.4公顷,建筑面积6145平方米,共有5个功能区,分别为传统饮食体验区、传统民宿区、百年老宅体验区、传统体育演艺区、传统文化展示区。
但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实地观察后发现,其门票价格27元,这些传统项目大多乏善可陈。园区内几乎人人都是“公主”造型,妆容也大同小异,以至于不拍照来闲逛的人反而成了异类。“现在来体验民俗的游客很少,也体验不到什么原汁原味的风情。你不打卡拍照来干嘛呢?”园区内一名咖啡店老板如此反问记者。
也有业内人士质疑,到底是该聚焦于民俗特色还是靠旅拍短期内拉动旅游消费?尽管平台的流量,在短期内引爆了旅游热,但未必能成为文旅产业长期发展的支撑。
即便如此,如此庞大的需求,也令全国各地的摄影师闻风而动集结于此。赚到真金实银的同时,也有苦水。“买完年票还要交押金,有时候还需要向景区缴纳罚款。”
在杭州从事旅拍行业的刘成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23年以来,杭州市区多个景点对景点内商业拍摄做出了限制行为。例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就出台了《西溪湿地商业拍摄管理须知》,上面明确写着要对西溪湿地内各类商业行为实施规范。
“须知”称西溪湿地景区除了园区主干道、公共设施等区域外,针对商业拍摄,设置了免费商业拍摄区域和收费(管理费)商业拍摄区域。如果在西溪湿地进行商业拍摄,需提前一天电话预约;进入收费(管理费)商业拍摄区域,还需要在拍摄当天付款后,凭有效证件换取商业拍摄许可证。
另一方面,当红利期成为过去,通过平台和社交网络获取客源,也需要付出更多精力。
“这个行业鱼龙混杂,店里推荐的也有很多是新手,你在挑选摄影师不要只听店里或者街上黄牛的一面之词。你要看摄影师的朋友圈,这个最直接明了,也避免了踩坑风险。”一名洛阳旅拍摄影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类似小红书平台出于商业或者管理的考量,对一些引流或商业的帖子进行限流。但是,机构可以充值购买流量,个人既然无法与平台抗衡,需要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及口碑,从而获得更多回头客的推荐。
规范治理
在行业市场规模急速扩大的同时,一些乱象也随之出现。
此前,一段广西桂林“象鼻山不允许游客自带的摄影师拍照”的视频引发热议。当日,桂林市象山景区管理处回应称,“旅拍”、随团摄影人员未获得相关行政部门及景区管理机构的批准和许可,严重干扰了景区的经营和管理。
为维护正常的旅游秩序,确保景区内游客的权益和安全,象山景区管理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管理规范,对“旅拍”、随团摄影人员采取的管理措施是完全正当合理的。据悉,象鼻山是桂林城徽,也是中外游客到桂林的必打卡地。
争议之外,一些规则也在制定中。2023年6月,由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市场监管局指导、凤凰县市场监管局牵头起草的《旅游拍摄服务提供规范》团体标准通过了专家组审定,并予以发布实施。
这是我国旅拍行业发布的首个团体标准,填补了行业标准的空白。记者注意到,该团体标准对旅拍服务机构的资质、专业人员、经营场地、设施设备等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明确各项管理规范、服务项目、投诉处理、评价与改进的内容,规范了接洽沟通、正式签约、制定方案、出行准备、拍摄、后期制作、交付取件等全服务流程的具体内容。
与此同时,由国家和省摄影协会专家组成的考核组,还对部分商家会员单位的274名摄影师进行现场考核。考核合格的,由凤凰县旅游行业商会旅拍分会统一发放工作牌和工作服。同时,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对经备案的形象设计师、商业摄影师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目前,凤凰县已有旅拍实体店1026家,挂牌旅拍职业技能培训实训基地10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期,共培训学员3500余名。直接就业5000余人,带动拓展就业岗位1万多个。紧随其后,2023年6月,故宫博物院发布《故宫博物院参观须知》明确规定:“未经我院允许,禁止进行各类表演、宣传、采访、社会调查、宗教活动、售卖商品或服务、商业性拍摄等非参观游览活动。”
但地方文旅部门如何在保证旅客体验和繁荣地方文旅生态之间保持平衡,仍然值得长期探索。毕竟在当下,旅拍已经跳出了传统固定的受众,逐渐发展为一种备受欢迎的商业模式。一张张写真美照背后,也对各地的文旅产业发展形成了推动力。因此,在规范管理的同时,也应该适当引导,不应该一刀切。
另一方面,虽然旅拍这一行业带有明显的浪漫色彩,但当放下相机后,更多的摄影师更想回到柴米油盐的平淡生活,而他们的工作日常又与地方文旅行业的繁荣程度息息相关。“我肯定希望香格里拉在优美的景色之外,能形成成熟的旅拍生态,毕竟如果把迁徙式旅拍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太辛苦了。”季风说道。
因此,从一时火热,变成长久吸引,地方文旅部门和旅拍从业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