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曦 实习生 潘桂怡
近日,佳能珠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能珠海)发布的一纸公告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封落款日期是2022年1月12日的公告显示,已成立32年的佳能珠海厂宣布将“作出艰难决定:终止公司生产”。佳能**方面向羊城晚报记者回应称,由于近年来全球照相机市场急剧萎缩以及疫情肆虐,佳能珠海已出现空前的经营困境,不得不作出这个决定,目前工厂还有上千名左右员工。
在智能手机盛行、拍照摄影样样行的年代,数码相机确实陷入了囧途,而相机业务业绩不佳的情况下,佳能未来又何去何从呢?
暂保留少许零部件产线
公开资料显示,佳能珠海成立于1990年,至今已经有32年。该工厂主要承接佳能在**的相机生产业务,其生产的小型数码相机曾占佳能全球小型数码相机销量的一半,是佳能最重要的海外生产基地之一,曾经订单无数,前来探访的供应商络绎不绝。疫情之后,佳能珠海的产能不断走低,落入窘境。
佳能**方面表示,此次佳能珠海关闭的主要是生产小型数码相机的产线,此次关停后,珠海工厂暂时还有少许零部件生产线,并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整。佳能方面相关人士对羊城晚报记者回应称,目前正处于停产的准备阶段,具体的后续事宜还在和政府方面协商和推进,关厂后生产线将如何安排也还没有定论。珠海高新区方面已对媒体确认佳能珠海将停产的消息,并表示目前企业正在跟员工商量处置方案。
据了解,珠海厂生产的数码相机不算高端产品,而佳能高端产品线的单反相机产品都在日本生产。去年该公司发布的年报显示,除了珠海工厂,佳能在**还有其他制造工厂,分别位于大连、苏州、中山、珠海及台湾地区。不过,佳能珠海是唯一一家生产相机的工厂。佳能方面对记者表示,其他工厂主要是生产医学影像用品,涉及CT照影器材等等,以及印刷行业设备,比如打印机、复印机等为主。
将为员工提供优质岗位
在工厂停产之后,员工如何安置是大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对此,佳能方面在公告中表示,即日起,公司将与工会及员工代表依法开展协商,全面考虑员工的意见,经充分协商一致并报备有关部门后,确定方案。同时,佳能还表示,努力提供高于法定标准的补偿方案及人性化关怀。最终方案将于协商一致达成后当日正式公布。
鼎盛时期,佳能珠海员工曾达到上万人,而如今已经缩水九成。在员工数量持续下滑的同时,佳能珠海每年生产的镜片、数码相机及数码摄影机的数量也连年下降,经过一番努力后仍无济于事。根据《佳能珠海2020年度环境报告书》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公司投资总额2.2亿美元。2020年生产镜片1229万片、数码照相机102.9万台、数码摄像机9.4万台。这与此前该厂年销售额达到13亿美元的数额相去甚远。
据了解,珠海市高新区管委会方面目前已介入,协调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方案协商。有消息称,目前已有多家企业提供出上千个岗位。佳能方面称,在管委会支持下,努力协调员工就业安置,成立专门组织,积极提供同区域优质岗位。
智能手机杀死数码相机?
佳能珠海工厂相机生产链的戛然终止,多少有点令人唏嘘。有摄影爱好者告诉记者,当年佳能卡片机非常热门,很多家庭都会买一部,携带方便且拍照效果也不错。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崛起,数码相机已经用不着,因为一部手机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拍照摄影更是不在话下。
其实,除了佳能相机,以前很多如日中天的数码相机品牌早就停止了相关产线。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尼康**宣布停止主要从事数码相机、数码相机用组件制造的尼康光学仪器(**)有限公司的经营;2018年,卡西欧宣布退出卡片机生产业务;奥林巴斯在2018年也宣布深圳工厂停止运营。
有行业人士指出,当今智能手机称霸的时代下,数码相机尤其是小型数码相机的悄然“退场”。这些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高度发展,手机摄影的质量已成为各大手机厂商在手机界“出圈”“吸粉”的主着力点,加上5G时代的到来,各种先进技术层出不穷,更是让手机摄影技术得到了质的飞跃,而创新技术带来的进步,也让厂商与消费者双双受益,自然而然,更多人会选择手机,而淘汰相机,就像当年听歌的随身听、CD机等也被智能手机取代一样。
据相关统计,2020年全球数码相机出货量仅为800多万台,这个数据远远不如三星、苹果、华为等手机厂商的出货量,甚至都不如上述三家厂商中任何一家在当年的出货量。而且,随着芯片短缺导致的传感器价格上升,有预测称,在2022年,全球数码相机市场或将更加严峻。
由于相机市场的萎靡,佳能财报近几年也不太好看。数据显示,佳能净销售额已连续三年下滑,由2017年的4万亿日元下降至2020年的3.2万亿日元,经营利润也经历了连续两年的下跌,由2018年的3425亿日元跌至2020年的1105亿日元。而佳能也在不断转型,在积极拓展布局多元化业务,延长相关产业链,打印等办公业务已成为佳能的业务支柱。
据佳能集团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佳能的打印业务领域实现营收4592亿日元,同比增长6.8%;影像业务领域实现营收1538亿日元,同比增长9.3%;医疗业务领域实现营收1157亿日元,同比增长9.8%;产业设备等业务领域实现营收1304亿日元,同比增长25.6%。公开资料显示,到2020为止,印刷业务已占该公司年度总营业额的57.1%。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题图 | 视觉**
责编 | 许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