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片的曝光宽容度窄,且一次成型,所以拍照时更需谨慎。
早期摄影,要想看到***终“能拿到手里观赏的成果”,除了冲洗出相片,还有一个东西叫反转片。由于反转片也是正像效果,所以也有人称它为正片。
在反转片问世之前,与摄影有关的幻灯片早已问世,但在民间很少被使用,通常用于教学目的,或是西方富人在家里用来娱乐哄小孩子。幻灯片传入中国的确切时间很难说清,但肯定要晚于照相机。
因为放映幻灯片的设备需要电源,由电力产生的光源是放映幻灯片的必要条件。而照相机在自然光条件下即可使用,所以更容易普及。
这就是风靡一时的超大尺寸教学幻灯片。
01
用照片制成的幻灯片
中国著名铁路专家詹天佑在他的回忆录中曾提到在美国观看幻灯的经历:大概是 1876 年他在纽黑文中学上地理课时所经历的一幕。
在西方国家,人们根据想象或实际拍摄的照片先制好幻灯片母片,再印出多套,作为影像产品在民间售卖,1950 年代着实流行了一段时间。中国当年穷,私人很少有购买幻灯片回家放映的。大多由学校或机关购买,集体观看的盛况不亚于看一场小电影。
当年一组教学幻灯片的稿样
看幻灯片的场景类似于看电影,都要在暗的环境中进行,所以非常吸引小孩子。如果詹天佑说的没错,那说明早在 1870 年代,幻灯片在美国就已不算什么新鲜玩意儿了。
但当时的幻灯片很可能是玻璃介质,而非化学胶片,留存至今的不多,现在谁要保存有几片玻璃底的老幻灯片,应该是件值得夸耀的事。
02
不输电影的手绘幻灯片
早期通过摄影手段获得的幻灯片虽并不等同于反转片,但通过后期制作手段获得正像效果的技术和实际起到的作用与后来的反转片倒是差不多,不同的是前者没有彩色的,一律是黑白的。但照片的诱惑力还是明显大于手绘作品。
幻灯在过去的农村非常普及,所以幻灯片中涉及农村的题材也非常多。
手绘幻灯片的好处一方面是可以选用较大介质,***大可以达到 8 寸甚至更大,以供多人欣赏。另一方面就是在大底片上,画手可以用彩色颜料更好地发挥。在图案和颜色上的发挥余地不知要比照片大多少。总之,早期的幻灯片虽然与摄影关系不大,但同照片与影像的传播效果有很大关系。
大尺寸摄影教学幻灯片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已永远退出了人们的视线。
对于普通观众,特别是小孩子而言,彩色幻灯片的吸引力不亚于电影。幻灯片可以在教室或其他公共场所放映,有条件的家庭,也可以买回家里放映。在电视还不普及的年代,在家里能看的“影儿”只有幻灯片,何况还是彩色的。
03
手绘幻灯片和摄影幻灯片
如今仍在使用的反转片,因为跟幻灯片一样都是正片,所以也有很多人称其彩色正片。它流行于 1985 年至 2010 年前后,现在使用的人也不多了。以前,摄影耗材虽然精贵,一般人找个胶卷拍个负片还不是太大问题,但要是想拍彩色正片,先不提胶卷本身就贵,单是冲洗也是问题。
反转片看起来比较费劲儿,而且一定要借助于背光。
1990 年以前,一般的省会城市都冲不了反转片,需要专程拿到北京的中国图片社冲洗,冲洗反转片的工人因此也高人一等。当时既会摄影也会冲洗胶卷的人不少,但能够自己冲洗反转片的人却十分少见。
幻灯片的一个明显优点就是能够手工上色,这对画家来讲并非是件难事,而对摄影师来说,几乎不可能。
相比之下,手绘幻灯片在中国却遍地开花,虽不可与照相机拍摄出来的幻灯片相提并论,但其逼真程度和彩色效果也足以令现代人拍手叫绝。手绘幻灯片的特点不仅在于它可以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还在于它题材的多样化。
文革期间出的这本小册子,只卖一角七分,可见幻灯片在当时具有大众性。
北京地区的教学和娱乐性幻灯片在鼎盛时期至少有 300 ~500 余种。大家相互借着看,比放电影要方便许多,更无须花钱。总之,手绘幻灯片属于一个时代的产物,随着后来摄影幻灯片(正片)的普及,手绘幻灯片随即淡出人们的视线。
有的幻灯片底下配有文字说明,有的则没有,需要靠现场讲解。
反观现在,手机摄影空前普及,数码摄影技术已达到几乎“无所不能” 的地步,以至影像视觉享受除了时间之外,其他已都不是问题。现在年轻人看过“从放大机里出来的照片”的人就已经不多,能看到手绘幻灯片的人恐怕就更少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