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70后摄影师整整拍了5年 为86位南京大屠***幸存者留影
昨日摄影展开展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万程鹏 摄
速加在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
视频截图
昨日,《时间证人――南京大屠***幸存者艺术肖像摄影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幕,86位南京大屠***幸存者的肖像照面世,他们是时间的证人,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摄影师速加告诉记者,拍摄过程堪称“与时间赛跑”,在拍摄的5年时间里,已有17位老人先后离世。目前,登记在册在世的南京大屠***幸存者仅剩69人。本次展览时间为4月4日至7月4日,时间的证人虽已老去,但记忆应当永存。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视频拍摄 于房浩
无声对话
86张黑白照片震撼观众,敲击心灵……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制造了举世震惊的南京大屠***惨案,30万同胞惨遭***戮,数以万计的家庭家破人亡、流离失所。84年过去了,南京大屠***中的幸存者已从孩子变成风烛残年的老人。84年了,他们身上的伤、心底的痛、深夜的噩梦,时不时泛起、绵延不绝……但他们说,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在这里,通过摄影艺术家速加的镜头,凝视他们的眼睛,把他们的记忆延续。
钟表声滴答敲击着观众的心房,参观者在一张张照片前驻足,凝神与幸存者“对话”。86张黑白照片中,南京大屠***幸存者或掩面沉思,追今抚昔,或眼含热泪,他们无声的表情令人震撼。还有家长给孩子小声讲解右下角标签上写的老人的经历,活泼的他们沉默了,深深地“心疼”这些亲历者,历史之殇也震动了稚嫩的心灵。家长告诉扬子晚报记者,现在孩子还小,不太懂这段历史,但有机会让她近距离感受一下这段历史,慢慢地孩子会懂。
前来参观的89岁南京大屠***幸存者陈德寿老人跟自己的照片合影。他说,每当想起这段历史,脸上就会出现这样悲痛的表情。过去就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经常出现,不会忘记。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参观的南京大屠***幸存者葛道荣老人说:“我看到这个照片只有感谢,我们年纪都大了,每一张照片就是一段历史,都有它背后的故事,历史不能忘记,我们希望和平。”
还有18位社会各界名人为展览分享了他们的感言。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任仲伦写下:“历史会选择忘却,也选择记忆。速加以摄影家的敏感,拍摄南京大屠***幸存者,让历史难以忘却。”正像作家苏童所说,“速加的镜头对准了南京大屠***幸存者的面容,聚集的则是我们民族的苦难和屈辱,那些苍老的幸存者表情各异,但告诉我们的是同一句话,勿忘国耻。”导演贾樟柯评价,速加的作品让历史清晰可见,让历史幸存。主持人白岩松则认为,“南京大屠***不只是白纸黑字写在历史教科书当中的事件,还是一张又一张具体的面孔,以及它所代表的生命、苦难和记忆。这些照片比数字更能提醒我们:不忘记!”
影像背后
照片拍完几天后,这位老人就离世了
今年51岁的摄影师速加是南京人,他告诉记者,自己的祖父母也是从这场浩劫中幸存下来的。“小时候,我的爷爷奶奶一遍遍回忆当年的痛苦往事。每次回忆,他们一边对日军暴行表示愤恨,一边庆幸躲过一劫。” 速加说,“无数个体的经历碎片,构成城市的历史、汇成民族与家国的记忆,这些南京大屠***幸存者,当年只是儿童或少年,他们和他们的家庭面对的巨大灾难,以及历经84年背负的弥久愈深的痛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2016年3月,速加受侵华日军南京大屠***遇难同胞纪念馆委托,开始为南京大屠***幸存者拍摄肖像照。“我和这些幸存者有某种情感上的连接,我觉得这段历史是无法抹去的,应该让更多的人记住。”
拍摄5年间,已有17位老人先后离世。其中,李如富老人紧闭双眼的照片令人印象很深,老人2021年3月去世。就在拍摄完成之后,老人去世了。“那天的细节还历历在目,当时老人一直是闭着眼的状态。后来他有一个动作,子女说,那是老人很想抽一支烟,但为他的健康考虑,没有满足他。没有想到,拍摄完几天后,老人就去世了。老人这么微小的愿望没能实现,这对我冲击很大。”速加说,“由于沟通联系,以及拍摄前的筹备工作,还有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状况,拍摄的周期很长,也因为生命的无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工作是没有完成的。但正因为不知道离别哪天会到来,才赋予我们的工作意义,用艺术的方式,情感的表达,让更多的人记住历史,这也是南京人的责任。”
照片采取生活中场景中客观记录的方式,大部分在老人所在家中、医院、老人院拍摄,在探访和聊天中,老人们的情绪被记录下来。速加在拍摄过程中注重与老人的情感交流,不布景,不摆拍,拍摄过程中巧用自然光,他希望镜头中的人物,能彻底地沉入历史之中,观者亦完完全全地与历史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