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摄影知友(fotomen)授权转载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1981年上市的世界第①款数码相机索尼MAVICA有效像素还不到30万,很难想象能有什么作为。要知道同年发布的小型胶卷相机 Minox 35GT,尺寸跟现在的索尼黑卡那么小,却能拍摄全画幅底片,还能外接快门线,有延时自拍功能,摄影家们都爱疯了。
谁能想到三十多年的时间里,“MAVIC“的后代们把胶片打到几乎绝迹。
Minox 35GT (1981)
相机技术越不发达的年代,摄影的门槛越高,有手艺的老匠人越能把饭碗端稳,虽未必如何富贵,却也总不至于遭受今天这种打击。
数码相机进化到今天的程度,基本上但凡懂得开机和揭下镜头盖的人都可以自称“摄影师”了;再上个几天培训班就可以自己出来接活,再拍上两年发现当年培训班同学都开始收徒弟了……
越到近年,AI 的发展越迅速。
智能布光,构图辅助,画面增强,一键修图,甚至还能自动补充细节…… 职业摄影师能派上用处的地方越来越少。所以有人会说,摄影行业将会面临“结构性失业”,低端商业拍摄的生存空间正在快速被挤占。
但是,颓势到此为止了吗?
可能也不尽然。请看下面这张图:
这几只珠圆玉润的肥蚝看得友君食指大动,忍不住想去点烧烤。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这张图片出自戴尔公司主办的《CG米饭》大赛。是的,你没有看错。CG米饭,顾名思义,这是使用电脑3DCG技术制作的数码蚝,看得摸不得。上面这幅作品正是该届比赛中拔得头筹的《海洋的味道》。
不信你瞧:
作者amnys提供的烤肥蚝建模图。看着建模图都想流口水是怎么回事。
据主办方描述,这次比赛比较特殊的一点是不止要充分利用3DCG技术,还要看制作出来的作品是否能刺激到食欲。
能吗你说?
能吗?
上面两幅图依次是本届比赛的第二、第三名。
挑剔的评委们还有点嫌弃第三名这幅烧卖,他们认为肉馅还不够精致,下面的菜叶的细节不够丰富,灯光也应该调得更暖一些。但我觉得从刺激食欲方面来讲即便是第三名这个水准已经超过很多摄影师照片所能达到的高度了。
戴尔这个比赛还设置了学生组这一组别。让我们看看学生能达到什么水平把:
这幅名为“咖啡店的味道”,不禁令我想起无数个在公司楼下茶餐厅摸鱼的午后。部分评委表示如果能再增加点热气之类的细节就更好了,评委果然要求很严格。
热气腾腾的章鱼烧,看下来真的每样都想来上一份。
其实用建模技术来解决餐饮业的菜单图片问题,可算是杀鸡用了牛刀。在贵价消费品领域,建模技术的使用更广泛。
这张表现水中OMEGA的图片,就是建模渲染而成,尽显细致逼真。
这是新一代的特斯拉Model S的渲染图,讲真已经无从判断这是实拍还是建模渲染了。
友军的读者里也有不少经验丰厚的商业摄影师,大家应该明白即便是实拍,完成这样一幅图像也是需要整个工作团队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的。
CG 作品
固然建模渲染如此逼真的场景也绝非易事,但建模是可以同时无限趋近于真实和完美两项指标的,而摄影图片真实感有余,完美度却很难比得上。
对于贵价产品厂商而言,他们并不在意些微的图片费用投入,但他们会需要没有瑕疵的广告用图。
CG 作品
相比摄影,CG 建模的优势还远不止这一点。
例如,摄影师必须要拿到产品实物,或者只是个等比例缩小的高品质模型吧,需要有一个真实的拍摄对象才可以开始拍摄。而做CG 建模则不必,有了设计稿便可以开始制作。
这样在产品被真正生产出来之前,便已有可用的产品图用于宣传推广,大大提高了效率。
这点非常重要。
CG 作品
例如小A是做高端首饰设计和私人定制的,过去他想卖一件产品,必须实打实地把东西做出来,金银玉石、钻石玛瑙都得真材实料地往上堆,然后才可以请摄影师拍摄图片,以期找到买主。
如果东西卖出去了,一切投入都没有白费。可如果东西没有卖出去,所有这些已经消耗的材料都很难无损收回,大大增加了经营成本。
但如果用CG取代拍摄的话,他只需设计出产品外观,便可利用CG建模的图像寻找买家,确认购买意向之后再把东西做出来。既节省了时间,又降低了成本。
只是与他长期合作的摄影师又少了一单生意。
CG作品 这张的真实感略差
还有,如果同个系列的产品只是在局部有差异,用CG制作可以只修改局部外观,但如果请摄影师的话就必须全部重新拍摄了。
再说到布景方面,如果需要实现的场面过于宏大,或者拍摄难度很高,靠摄影实现起来很困难的话,就更加是CG大展拳脚的时候了。
CG作品 似乎普遍很难表现好液体的质感
前段时间,友军拿《商业静物摄影,是否会被建模取代?》(点击标题查可查看原文)这个问题询问了一些相关从业者,他们中的一些认为建模和摄影各自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只是,这种论调又不免令人想起文章开头所提到的,当新事物刚刚兴起,还没有强大到足以取代前任时,人们所表现出的那种乐观。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看清未来的无情。
不过,作为一名摄影师,真的就只能静待这个行业逐步被取代吗?
拿过全球华人摄影传媒大奖“年度广告摄影师”的高仕源在采访中曾提到这么一句:“技术只是达成效果的手段。”
腾讯“企业微信”拍摄现场,供图:高仕源
或许从现在开始,很多摄影师需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观念了。相机是一名摄影师用以取得影像的工具,而非摄影的全部。
商业摄影师的核心,本应在于策划,创意和效果把控等方面,而非按快门本身。这样,即便若干年后CG成为完胜的解决方案,商业摄影师的个人价值依旧无可取代。
面临“结构性失业”的,总是那些寄希望于躲进小楼成一统的人。当然,这部分人构成了大多数。
作者:江寒山
编辑:柴仁缘
出品:摄影之友(ID:foto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