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年轻的法国摄影师布鲁诺·巴贝随时任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到访中国,用一整包柯达克罗姆胶卷开始了他对这个国家长达半个世纪的图片记录。在那个年代,能看见天安门红墙琉璃瓦与广场上灰蓝人群的外国人***,法国摄影师卡蒂埃-布列松、马克·吕布等人在中国拍摄的大多也是黑白照片,鲜少有人能记录下属于中国的颜色。
对当时的西方世界而言,中国的色彩流失于双方的疏远、对立,对中国人而言,这些色彩也在生活日复一日的消耗中变得黯淡,巴贝大胆使用彩色照片捕捉70年代中国的颜色,有关它的一切好像突然真实生动起来:它与彼时的西方共在,又是我们当下生活的前情。没有先入为主的判断、保持中立、追求自然,巴贝用这样的态度记录下剧变中的中国,从“文革”、改革开放一直迈向新世纪。昨日,马格南图片社官网确认,这位“永远在路上”的法国摄影师因心脏病意外去世,享年79岁。马格南总裁奥利维亚·亚瑟缅怀道: “他的照片充满生命,他的遗产会在其中永存。他将永远被怀念。”
天安们的破晓时分 北京,1973年 布鲁诺·巴贝 摄
布鲁诺·巴贝出生于一个精英家庭,父亲是法国驻摩洛哥的外交高官。受其好友、法国电影导演埃里克·侯麦的影响,巴贝在大学期间选择学习摄影。20世纪60年代,他以意大利人为主题拍摄的系列照片引发轰动,25岁时便被引荐为马格南图片社成员。此后,他游历全球,以色列的“六日战争”、巴黎的“五月风暴”、越战……上世纪后半叶的许多历史现场都能见到他的身影。对于这样一位不安于模式化生活的摄影师,来到中国似乎是必然的。
“五月风暴”,一百万游行群众向巴士底广场前进 巴黎,1968年 布鲁诺·巴贝 摄
十月革命50周年庆典,莫斯科,1967年 布鲁诺·巴贝 摄
“周恩来总理陪我们逛长城,邓小平副总理陪我们逛故宫。在北京,我们看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还去了苏州和杭州、南京、大同、云冈、无锡,很多地方。”讲起1973年初次造访北京的经验时,巴贝与《摄影世界》杂志的记者分享了这段“***高礼遇”的回忆。当时,为期6天的访问结束后,巴贝申请延长签证时间,***后获准延期15天,此时他已完成了作为随行人员的活动拍摄任务,在多出来的15天里,他拍摄了许多普通人的生活。
天安门广场上学生们热烈欢迎法国总统蓬皮杜 北京,1973 年 布鲁诺·巴贝 摄
在巴贝的镜头下,无论是坐在路边吃冰棍的人、采耳的人、还是下跳棋的中学生,都显得十分自然。2019年,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巴贝说道,自己街拍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不介入”,“其实我在拍照片的时候从来不会主动征求被拍摄者的同意,拍完以后再去问许可,这样就***大程度上保留了拍摄的原汁原味和真实性……我会强迫自己拍摄人们***自然的状态。”
1973年后,巴贝屡次来到中国进行拍摄,他是一位用图像言说道路的旅行者,无所限制,记录下事物的本来模样,再不断地去琢磨思索。他的摄影风格看似传统,但实际却不拘一格,巴贝对21世纪新技术抱持开明的态度,就像他当年大胆运用彩色照片,他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图像更容易被修改,但数码技术的确带来更大的创造力,自己也会使用手机进行摄影。巴贝的中国之旅持续了近50年,他在中国的作品出版方后浪图书发微博称,巴贝去年还在计划继续来中国摄影,但遗憾的是,在这个全球震荡之年,我们无法再见到巴贝的新作品了。
《国际歌》宣传画 上海,1973 年 布鲁诺·巴贝 摄
手执中法国旗的解放军战士在机场 上海,1973 年 布鲁诺·巴贝 摄
在这两张照片中,色调浓艳的宣传画、鲜红的旗帜与人们身上的灰、绿、蓝形成对比。
三个男人在“香”字下吃冰棍 北京,1973 年 布鲁诺·巴贝 摄
在大同火车站站台上买干粮 大同,1973 年 布鲁诺·巴贝 摄
“文革”时期生活的寂静与热闹。
上海少年宫手风琴班 上海,1980 年 布鲁诺·巴贝 摄
婚纱照 上海,1980年 布鲁诺·巴贝 摄
豫园湖心亭 上海,1980 年 布鲁诺·巴贝 摄
在田野上做早操 上海,1980 年 布鲁诺·巴贝 摄
“争分夺秒奔向2000” 上海,1980年 布鲁诺·巴贝 摄
改革开放之初的上海似乎洋溢着悠闲的情调,手风琴、西式婚礼服装又重新回到这座摩登都市,吃茶的“旧式”生活复苏,如雨后萌芽,人们的衣着还是单调朴素的蓝灰绿。在后这张照片中,一群人在“争分夺秒奔向2000”的标语下打太极,反差中有种幽默感。巴贝在拍摄这张照片时不知道这句标语的意思,但摄影师的直觉告诉他,这类政治宣传标语很有趣,值得记录。
在议价杂粮店排队 上海,1980 年 布鲁诺·巴贝 摄
从这张照片中还能窥见计划经济时代的生活。
露天采耳 成都,1980 年 布鲁诺·巴贝 摄
“运输现代化”重庆,1980 年 布鲁诺·巴贝 摄
农夫给水牛冲洗 阳朔兴坪,1980 年 布鲁诺·巴贝 摄
似乎到中国总得拍一拍阳朔,大师也不例外。
坐在乐山大佛的脚趾上 乐山,1980 年 布鲁诺·巴贝 摄
大佛在“文革”里沦为“四旧”,一个男子若有所思地坐在大佛脚趾上,仿佛被遗弃的神与迷失的人重逢相会。今天有无数的人对大佛顶礼膜拜,却很难再有图片抓住往日的神思。
世博会期间外滩上一对情侣 上海,2010 年 布鲁诺·巴贝 摄
新旧上海 上海,2012 年 布鲁诺·巴贝 摄
平遥,2016 年 布鲁诺·巴贝 摄
21世纪的中国。时隔四十三年,巴贝在平遥摄影节的开幕式上再次见到了参加表演的女孩,和蓬皮杜总统造访时的情形相比,女孩们的动作表情已经发生了变化,映照着中国半世纪的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