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十杰参评选片上,张伍涛也颇费一番考量。正如他一直思考的问题:人像摄影应该是什么样子?迎合市场风向还是坚持艺术追求?摄影师的独立思考应该体现在哪里?
他坦言,做商业时间日久总会产生一些疑虑。这时就会去看一些胶片时代的作品,即便形式上有些单调,但画面似乎更具感情温度,而这恰恰是当下所缺少的——人像摄影的本质。
“所以这次参评的作品,我希望往“简约肖像”这个定位上靠拢,尽量做到极简,格调要统一沉稳,突出影调质感,*重要的是:形式张力下人的热度。”
另一个值得提及的问题是,张伍涛的参赛片中很大一部分并非单纯的创作,而是在商业拍摄的同时按照自己的需求“套拍”出来的,当然效果很好。对这个平衡问题,他认为:一方面是由于在拍摄现场发挥的成分较多,在既定的大框架之下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客户需求和自我追求中间有个清晰的判断。
“于我而言,每一次拍摄都很重要,抓住机会就不能轻易放过。其实每次拍摄量都很大,正是因为心中预定的规划很充分。”
参加第九届中国人像摄影十杰评选作品
光圈:f/5,速度:1/125s,焦距:85mm
模特右前方放置大号柔光屏,柔光屏的后方是两盏闪光灯,闪光灯的光线打在一个V形反光板上再反射到柔光屏,这样的光线使画面受光更柔和均匀。
光圈:f/5,速度:1/125s,焦距:54mm
模特右前方放置大号柔光屏,柔光屏的后方是两盏闪光灯,闪光灯的光线打在一个V形反光板上再反射到柔光屏。同时模特右前方放置一盏八角闪光灯增加反差。
光圈:f/4.5,速度:1/125s,焦距:70mm
模特左前方放置一盏变焦聚光灯,加效果片。模特左后方放置一盏雷达罩加柔光布打白背景,增加画面的空间感。
光圈:f/5,速度:1/125s,焦距:54mm
模特后前方放置一盏八角柔光箱。
光圈:f/6.3,速度:1/125s,焦距:70mm
模特的右前方放置一盏方形柔光箱。
光圈:f/5.6,速度:1/125,焦距:70mm
模特右后方放置一个柔光屏,模特右上方放置一盏八角柔光箱来增加人物的中间灰调,从而也增加了画面的层次。
光圈:f/4,速度:1/125s,焦距:70mm
模特右前方放置了一盏持续光镝灯做主光,在镝灯的前方放置一块镂空板使画面呈现光影变化。同时在摄影师后方放置一盏八角柔光箱提亮画面的中间调。
光圈:f/9,速度:1/125s,焦距:35mm
模特右前方放置大号柔光屏,柔光屏的后方是两盏闪光灯,闪光灯的光线打在一个V形反光板上再反射到柔光屏。同时模特左前方放置两块反光板做暗调的补光。
光圈:f/3.5,速度:1/200s,焦距:85mm
模特左前方放置一盏闪光灯,右前方放置了一盏持续光镝灯做主光,在主灯的前方放置遮挡物形成影子,营造自然光氛围。
光圈:f/3.5,速度:1/125s,焦距:59mm
模特身后放置一盏蜂窝闪光灯打背景,前方放置两块反光板做补光。
评委点评
◆ 画面简约层次丰富,影调控制娴熟自如。或以精致细腻的黑白灰勾勒优雅的韵味,或在硬朗分明的对比中突显简练的姿态,作品安静而有力量,不张扬自带气场。
◆ 对经典肖像的追求,它所呈现的是一种静止的美,尤如时间凝固一般。
◆ 光影把握精致细腻,细节层次突出。在时尚创作和艺术影像中寻找到一种画面的平衡,静美且优雅。
近况小窥
*近一段时间,张伍涛拍大尺寸胶片比较多,这大概既是怀旧的情绪,又是对自己的另一种改变。
“或许是年龄大了有点怀旧,再就是觉得现在的摄影太‘容易’得到图像了,胶片时代的神秘和期待确实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悟。至于大画幅摄影,我也是在尝试中。如果简单地比较,大画幅的视觉效果比常规135必然更宽博而富有张力,影调也更自然丰富。但*吸引我的,还是胶片画面那种不完美、且带有一种可以呼吸的空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