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我实在是搞不懂品牌黑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喜欢某个品牌的相机无可厚非,但是因此而去诋毁其他的品牌甚至在各个社交平台上去谩骂其他品牌相机的用户就有些过分了。大概和喷子杠精的存在一样让人难以理解吧。
可是对于相机来说,品牌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不同于胶片时代的百花争鸣相机制造业的准入门槛比较低,现代数码相机制造有着较高的技术门槛,尤其是中高端全画幅市场,永远都只有那么几个品牌参与其中,它们每年都会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生产更新不同的相机型号。可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品牌真的并不重要。
当然这并不是说品牌之间没有差异,每一个品牌之间都有着巨大的差异性,这来源于数十年的品牌用户的习惯积累,不管是操作模式,还是菜单设置,甚至是镜头群的特性,每个品牌都有自己一以贯之的独特特点,就好像我用惯了某个品牌的相机,用这个品牌的其他型号的相机可能很快就能上手,而如果拿到一台其他品牌的相机,可能就得熟悉一段时间了。
说到底,还是一个习惯的问题。
Photo by Damon Lam on Unsplash
胶片时代品牌特点以镜头为主,拍摄者会根据不同的拍摄风格选择不同的胶片,和胶片时代一样,到了数码时代决定画面效果的依然只有这两个主要因素,镜头和传感器。但是不同的是,胶片时代每一种胶片都有自己的特点,而同一档次的数码相机的传感器的成像,对于大多数基础用户来说,可能根本看不出什么明显的区别。所谓 XX 家的 XX 色,大都是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如果将同一档次的不同品牌相机拍摄的同样画面的照片放在一起打乱,我相信能分辨出来哪张照片是哪个相机拍的人没有几个。
相信对很多人来说,相机都是一项巨大的投资,尤其是选择自己的**台相机,一定会慎之又慎,我们会上网查资料,会问身边爱好摄影的朋友,会在买相机之前做很多的研究,只是想要选择那台适合自己的相机,然后用它拍出好看的照片。
相机永远只是一个驱动,你的拍摄题材决定了你需要选择什么样的相机或者什么样的镜头,如果只是随手拍,其实现在大部分手机的效果已经能够满足很多人的需求了,但如果对于图像质量有更高的要求或者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控制画面就需要选择一台看起来比较专业的可换镜头相机了,专业并不在于相机的体积,而在相机的扩展性上,由于可换镜头,我们可以更换不同的镜头让自己的相机以适应各种不同题材的拍摄。
对于品牌来说,镜头库是一个重要的存在。专业做单反很多年的佳能和尼康累积了大量的出色的镜头有着丰富的镜头库,他们的无反相机的一个重要的卖点也是可以转接自己的单反镜头使用。早期的索尼无反可能由于镜头不足常常需要使用转接环来转接其他家的镜头使用,但是现在全力做无反相机的索尼和富士也都在极力扩充着自己的镜头库,但是对于常用的焦段,每家都有合适的镜头可供选择。所以对于大众用户来说,镜头也不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起码*常用的大小三元和各个标准焦段的定焦头每家都会有,而那些昂贵的高端镜头或者纯粹是为了炫技的超大光圈镜头的主要目标也不会是大众用户。
说白了,有些人拿入门套头都能拍出佳作,有些人抱着大三元也只能拍出随手拍的质量,人才是决定器材价值的关键。能拍出好照片的相机就是好相机,十年前的数码相机可能现在给你都不会用,但是也不能否认那个年代依然有无数的好照片。用什么品牌的相机,甚至于说用什么相机,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升级相机的原因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现有的相机的能力已经限制了自己水平的发挥,而不是那台新相机看起来更好在朋友圈里装X。
真正的拍摄者不会以用什么相机来标榜自己,倒是相机品牌可能会拿摄影师来说事儿制造营销效果,这就是其间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