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独立摄影师陈强的时候,他正在忙碌地筹备“从都江堰到映秀镇——我的汶川记忆”摄影展,该专题个展将于5月12日下午2:28分在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崔岗当代艺术馆开展。此次公开展出的90幅鲜活的摄影作品、后期制作等均出自陈强个人之手,整整耗费了他半年多时间,真实记录了一位皖籍自由摄影师对于四川震区人民的一片深情。三十岗乡人民政府对于此次摄影展给予了大力支持。
与此同时,陈强的同名摄影作品集,已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雅昌公司承印。
**时间他飞抵成都
陈强,今年53岁,199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摄影专业。原供职于《巢湖报》、巢湖市群众艺术馆(现为巢湖市文化馆),20年前孤身一人、抛家别口去了阿根廷。2008年,为照顾年迈的老父亲,他返回了故乡巢湖。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许,陈强正坐在家中的电脑前制作照片,当时有一些震感,但没太在意。下午打开电视新闻后,他才得知了四川的映秀、汶川等地发生大地震的事,随后公布的一组数据震撼了他。而当晚就播放了温家宝总理赶往四川的新闻。这让陈强敏锐地意识到了这次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
作为一名自由摄影师的陈强,突然意识到想起了1988年,当时美国联系图片社在中国举办的一场名为“目击”的摄影展。要做一位重大事件的冷静的现场目击证人,必需“**时间”赶到现场,这样才能无愧于自由摄影师这一个职业。
顾不上多想,他拨通了火车站的售票电话,但告之到成都要2天半时间,而且火车现在不通;于是,他订购了5月13日从合肥飞往成都的班机,可当天所有班机取消了;他继续订购14日的机票,目标就是震中之一的映秀镇。
5月14日下午2点钟不到,在地震发生不到48小时以内,他背负着25公斤的物资,主要是三四部相机、三角架、四五瓶水和少量饼干、一些生活必需品等,自费飞抵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在高速公路口,他搭乘了一辆救灾车,直奔都江堰。在那里,他顾不上喘口气,一口气拍摄了很多街区照片。
到了紫坪铺水库之后,他发现前方的桥断了,路不通了,车也没有,只有徒步向前走。这时,天已经黑了下来。周围大都是几类人:正在连夜匆忙赶路的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消防队员、医疗人员;还有从震区疏散出来的群众;另外就是大批志愿者、进入震区寻亲的群众。大家见面之后的问候语是:小心,前方的路不通,实在没办法走,你们进去千万要小心啊!
与我们普通人想象的不同,陈强说,自己早年曾去过青海、内蒙古、宁夏、甘肃等边疆地区拍过很多片子,时常赶夜路,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害怕,可是这次,在紫坪铺水库,听了很多人的讲述之后,眼见着泥石流、不断发生的余震,他和一批同行的志愿者感觉到了恐惧,他们决定当晚夜宿紫坪铺,次日凌晨再走。
点燃了一堆篝火,陈强和几名志愿者裹上几件衣服,就露宿在外。当地的白天和夜晚的温差很大,相差10度左右,他们冻得直哆嗦。晚上5、6级以上的余震,把他们像筛子里的豆子那样摇来晃去。
平静撤离场面令他动容
5月15日早晨,陈强踏上了去映秀镇的路,听当地人讲,平常要去映秀坐车30公里,全都是盘山公路,也就几十分钟的事情;而地震前,当地人行走的话,也只要8到10小时。陈强没想到,这段路竟然花费了自己一天半的时间,这当中经过了汶川县漩口镇、水墨镇……
肩上是25公斤的物资,天顶上是不断滚落的砂石,脚下则是千疮百孔的大地,到处是尖利的石块。一路上,陈强找到了很多同伴,这当中有挺进的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消防战士;大量的救援人员;寻亲人员,还有很多位新闻记者。
陈强说,别说那些当地群众了,就是在那样的路上,看到了解放军战士,他的心一下子定了许多。更令他感动佩的是,迎面走来的很多当地群众,大都身上挎个小包,很多人都失去了自己的亲人和家园,但没有人大声哭泣,他们的面部表情都很平静,都一五一十地道出自己遭遇的情况,平静地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有的甚至叮嘱陈强他们,路不通,你们别进去了。
没有想象之中的民众的那种绝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非常平静、有秩序的大规模撤离。这种场景,给陈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沿途,陈强的心情异常悲恸,听到的事,见到的事,一直让这位健壮的汉子,有想流泪的冲动。但是,他告诫自己,你的任务就是像新闻记者一样,真实记录地震中的活着的人们的状态,比较历史、公正、客观地去记录,为今后留下一些影像。如果当时掉了眼泪,他知道像自己这样的硬汉子也会走不下去的。路异常难走,很多地方走有随时塌方的危害。那种山上滚下的巨石,有的竟有两个火车皮那么大,冲下来时带着巨大的惯性,将很多汽车砸得面目全非。
镜头记录着他的感动
沿途,大多数时间要先下去绕行,走“U”字形的路,这让陈强的体力透支很大。什么叫“地动山摇”、“天崩地裂”,陈强是切身感受到了。在大自然的伟力面前,美国那些灾难大片都显得太“小耳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