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时间他觉得不能这样下去了,便差不多放弃了当时所有的工作,去纽约待了一段时间。“不算是上学也不算是工作,就纯待着。”但是柳宗源很感谢那一段时间,不仅仅是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更让他明白了更重要的一件事。
在纽约,一次跟纽约的一个化妆师谈话,让他明白,“这种重调子需要的不单单是摄影技术,整个团队人员和各个环节都非常重要,这些类型的拍摄在国内接受度非常低,所以其实真正尝试的成熟的重调子的拍摄也非常少,我一出来就想拍出跟有几十年拍摄这类作品经验的大师质量相当的作品,这很不现实。要想发展这个风格,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各方面资源不到位,就很容易像实验性的学生作品。”
回国后,正好流行性冷淡风,但这跟他一贯的“重调子”风格很不一样,“那段时间甚至有点消沉,因为自己本身对这种风格是没那么大兴趣的。”但后来也思考了一下,虽然对性冷淡的风格没那么感兴趣,但是柔和的光线是可以尝试的,所以拍了一组艺人抱着孔雀的照片,一改他以前的“重调子”,这组片子的光线很柔和,调子很中性,很简单淡雅。后来,他拍了“纯净的力量”这个系列,都是光线柔和、画面简洁清透的调子。拍了一段时间的“纯净的力量”,便有很多一线艺人来合作,他也开始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Q:我们Q在2013年的时候采访过你,当时你的风格跟现在还不太一样,4年的时间,你觉得你的摄影风格有了哪些变化?
柳宗源:我给自己定的风格就是不固定自己的风格,在特定的时间段,根据当下的审美体系去挖掘自己的东西。但是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偏夸张、张扬的东西,这可能跟我出道时间有关,在什么时间段出道,作品都会受那时看到的一些作品影响。这几年作品肯定是有一些改变的,但不是本质上的改变,只是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做一些新的尝试。
Q:你一般怎么找灵感?
柳宗源:有很多途径,比较直白就是看国外摄影师作品,不一定是摄影类的,也可以是艺术类的、风光类的、甚至静物类的摄影作品。我比较喜欢看装置艺术,从装置艺术里面也能找到一些灵感。
Q:现在你几乎拍遍了国内当下年轻的女艺人,你是怎么抓到她们独特气质的?
柳宗源:我没有刻意划分我的拍摄对象,只是我拍了什么样的风格后,有人觉得适合,可能一些明星就会来找我拍,比如我前段时间拍的比较柔和,比较仙儿的那种风格,就有很多来找我拍。*近也在尝试新的风格,可能会往直前自己喜欢的比较浓重的调子的方向尝试,也会呈现艺人一些不一样的气质。
Q:拍摄前一般怎么跟他们交流?
柳宗源:其实艺人都比较忙,没有那么多时间去非常充分地聊。如果是***次合作的艺人,我一般是在拍之前会找一些这个艺人的资料。有时甚至会专门找一下艺人的作品,比如电影电视剧中的形象,偶尔也会看看艺人的采访,或者研究一下其他摄影师给艺人拍的片子,看看该艺人在不同的光线下是什么样的,适合什么样的角度。但对于现在很多长期合作的艺人,我的重点就会放在如何找到艺人更新的一面,挖掘更加不同的地方。比如有的大众认为比较温婉的艺人,我可能会尝试把她拍得中性一点,更多角度地体现她的女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