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微博、朋友圈不乏个人工作室的旅拍召集令,地点从国内的三亚、丽江已经延伸到国外的迪拜、越南……连日来,记者走访了解到,现在的结婚照已经打破传统,从影棚摆拍变成放飞自我,不仅见证了甜蜜的爱情,也折射出时尚观念的变化。
老一辈人:补拍婚纱照留个念想
今年67岁,家住银川市西夏区玫瑰园小区的退休职工王忠岭,每隔几天总要将藏在衣柜里的相册拿出来翻一翻,除了看看不在身边的儿女留影,还要重点关注去年和老伴补拍的婚纱照是不是安好。“这照片现在我们老俩口看,以后就是留给孩子们的念想了。”王忠岭回忆道,1968年结婚时身边根本没人想到拍结婚照,更别提婚纱是啥了,“所以当时结婚没有留影觉得再正常不过,也没啥遗憾的”。
直到去年,社区联系了一家摄影工作室要给花甲老人拍婚纱照。就这样,穿着深色西服打着红色领结的王忠岭和身披洁白婚纱的老伴,在孩子们的陪伴下补拍了迟来38年的婚纱照。
中年人:那时候都在影楼摆拍
和王忠岭不一样,今年50岁的李尚木是上世纪90年代初结婚的,当时银川已经流行起拍婚纱照了。李尚木和妻子连女士在当时位于南门附近的一家影楼拍摄了一组婚纱照。
在李尚木提供的照片上,记者看到,连女士身穿齐地白婚纱,盘起头发、近耳边插着数朵红色玫瑰,手里还握着一把白色的绢花,或低头颔首或千姿百媚;李尚木更是唇红面白,穿着绣金边的礼服,要么双手插兜凝视镜头要么单手托腮故作深沉,还有几张手里捏着白手套,刻意却不失风度。
小青年:要到外地或国外拍照
今年,李尚木的外甥小周将婚期定到了年底,小两口为了与众不同,4月初特地前往迪拜拍摄了婚纱照,虽然样片还没有收到,但看过摄影师相机里原片的他们已经十分兴奋。
“我也比较倾向旅拍风格,打算找个人工作室来合作。”快结婚的谈女士说,考虑到银川的气候和拍摄外景效果,原本要在本地拍摄婚纱照的她*终在网上选定了厦门的一家摄影工作室。
摄影师:个性化旅拍已成潮流
业内***婚纱摄影师杨先生说,从2003年左右他入行至今,亲眼见证了婚纱影楼的没落和个人工作室的兴起,这样的变化也迫使他每年都得外出去一线城市学习新的技术,了解新的方向。
杨先生说,他入行之初是在西安一家大型影楼从事摄影工作,*忙的时候影楼每天接待近50对新人,“全是流水化作业,化妆师、摄影师、后期处理等等,模板套模板,没有人去想应该怎么改革有什么变化,新人也没有那么多想法,一套照片全凭摄影师摆弄。”杨先生表示,这样的平衡直到2010年左右被打破,尤其是微博的兴起让很多人更容易接受新理念,外景拍摄慢慢融入到婚纱摄影中来,旅拍也慢慢有了市场。
“后来很多有能力的摄影师都开始开设个人工作室,接活拍片时突出新人所想,满足新人要求成了杀手锏,影楼的生意也越来越不好做。”杨先生说,开设个人工作室的这三年,其实压力特别大,拍照的硬件每年都得更新,换衣服、换饰品,还得购买更好的摄影镜头,而客户一年比一年要求高,拍摄的照片光有个性还不行,从化妆到服饰都能找到不满意的地方。
对于杨先生的说法,另一位摄影师木木也表示认可,他说工作室注重新人的个人特点,包括喜好、性格、风格等,尽量量身定做,提供全程一对一的拍摄服务,往往一天接待一位客户,因此照片后期处理也是细致入微不同于影楼。木木还表示,去年7月假期时他的工作室还发布了去青海湖边旅拍召集令,原定只接拍三组,没想到报名火热,*终确定了近十对新人参加,“可能是经济条件好了,人们的观念也有所转变,预计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个性定制、旅拍依旧会是婚纱照的主流风格。”木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