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男人就是出钱出人”,俞哲回忆起自己结婚的场景。拍婚纱照时,摄影师举着相机,冲他摆手:“后面一点,再后面一点。”俞哲穿着平时不太会穿的礼服,头发特地染过,谦虚又认真地听从摄影师的建议。结果照片出来,俞哲发现自己只是一团模糊的背景。
“婚礼纪”的Logo是一只Q版的犀牛,为什么选犀牛是因为犀牛是近视的,来寓意爱情是盲目的,设计成憨萌的形象挺讨女生喜欢,原型是公司一位花名叫大白的同事。打开APP扑面而来的甜蜜气息,这款致力于让新人婚礼更简单的App,主色调是西瓜红。每25秒,就会有一对情侣在“婚礼纪”创建一场婚礼。
“在婚礼纪上,你可以找到结婚整个流程中需要的所有服务。”俞哲拿出手机点开婚礼纪,创业四年之后,“婚礼纪”已经从仅能制作电子请帖的工具,成长为国内*大的婚礼服务平台。而眼前的这位CEO不过35岁,前额却挤着隐约的白发。
“从创业开始,我没有出去旅行过”,女儿出生时,俞哲刚刚决定创业,这近四年的时间里,他能够陪伴女儿的时间***,“几乎全年呆在公司,如果周日没事的话,也会跑到公司工作”。
2016年下半年,创业热潮陡转,资本寒冬成为这一年的主旋律。现金流则成为投资者和创业者重要话题,无数创业公司死在资本捂紧口袋的那一刻。
外部急转直下的环境并未影响到“婚礼纪”。2016年下半年,已拥有正向现金流的“婚礼纪”拿到B轮融资,成为婚礼行业**拿到B轮融资的创业公司。
“目前,我们是全行业做的*好的。”俞哲说得肯定。
婚礼纪创始人俞哲
一
2012年,俞哲从外企辞职,打算出来创业。此时,移动互联网的风暴已起。之前从事传统软件研发的俞哲,对移动互联网基本算是毫无经验,却毅然把自己甩进时代的大潮。
“我错过了互联网时代,不能再错过移动互联网”,喜欢阅读历史书籍的俞哲断定,移动互联网时代将会重现“互联网的黄金十年”,移动互联网的世界到了天才成群结队出现的群星闪耀时期。
嗅觉敏锐的人开始聚集,从各个行业向移动互联网的风暴中心汇聚:程维、陈伟星的滴滴和快的正出现在这个时间点上;小米和它的“为发烧而生”降低智能手机的价格,让智能手机快速普及;老罗的锤子商标已经注册好,曾经砸向西门子冰箱的锤子,这次目标是中国的“山寨手机”。
新的势力,如冰层下的潜流涌动,只差三月的一场春雨。
2012年2月,俞哲在杭州塘苗路上的旧楼房里开始创业。这是一幢建于上个世纪的房子,风格灰暗,只有一部货梯供人使用。而公司对面,是已成巨头的阿里巴巴。
决定进军婚礼行业时,俞哲刚刚举行过婚礼,这是他对这个行业的全部认知。所有的盘算来自简单的数学推算:现在,每年结婚人数达到2000万到2600万。每年因婚礼当日而产生的消费超过6000亿元。数据显示,结婚这个市场,规模高达上万亿。
这样的计算接近于冒险,没有人清晰地看到这上万亿的未来。一起创业的两个合伙人相继放弃,退回到原来的位置上班。此时,整个公司剩余不过四个人,一个设计,一个运营和一个技术,其他的身份都由俞哲补上。
过完春节,放假回来的俞哲亲自把公司名字用光面的铜版纸打印出来,贴在门口——虽然简陋,但公司算是有了正式的名字。
后来,第一个来面试的女孩子会议,当时的“婚礼纪”藏在昏暗的楼层里,看起来像是一个不怎么成熟的骗子公司。“***她还是过来了”,俞哲大笑起来,“她刚刚毕业没有什么经验,而我当时想法是,只要有人肯来就好”。
“连续高强度加班,YY每天只能早上陪宝贝女儿一小会儿,WW每晚编程到2点女友该生气了,JJ正好打打酱油缓解失恋的寂寞,CC...他貌似不需要girl”,这条珍贵的记录来自2013年3月婚礼纪的官方微博,YY就是俞哲。
4个人早上9点上班,晚上11点下班。下班后,CEO俞哲会用车子载着其他三个人,一个一个把他们送回去,而他自己总是***回家的那个。“虽然人少,也很累,但那个时候也很有乐趣”,这段日子,俞哲的时间被创业完全填满,不管是做产品,还是对婚礼行业的认知都正在经历着从零到一的过程。
2个月后,婚礼纪的第一个版本提交App Store审核。
二
*开始做产品时,俞哲把市面上能下载的App都研究了遍。他做了详细的记录,预测每个产品的下一个迭代版本。三个月后再观察,如果不一致会再考虑哪个方案会更好。
俞哲兼职过客服,做多了还得出规律,“一旦一个问题有接连两个用户反馈,那么这个问题肯定已经大规模爆发了,需要尽快提高这个BUG的优先级”。
2013年3月,“婚礼纪”IOS版本上线,主色调是蒂芙尼蓝,功能是电子请帖制作。“因为没钱,安卓版本到5月份才正式上线”。
当时,做婚礼产品有很多切入点,但俞哲认为电子请帖具有扩散性,对于小型的创业公司,能更快速累积用户。
结果确如俞哲预料,IOS上线没多久,婚礼纪就拥有了10000多名用户。“那时候的应用产品生态还很好”,资本还未强势入场,所有的产品都在为智能手机的某一个缺陷,或者用户的某个需求不断优化。
安卓版本上线2个月后,“婚礼纪”顺利拿到青松基金的天使轮融资。随后,公司人数增加到10多人,公司也从塘苗路搬到浙大紫金港小区附近的剑桥公社,后来,2015年再次搬家到福地创业园。
2016年,“婚礼纪”入驻商家30000多个,落地城市20多个,SKU(标准化产品单元)达到57000多个,现金流越过了盈利拐点,员工人数达到100多人。这一年,“婚礼纪”搬到了3000平方的数娱大厦。
搬了3次家,人数从4个变成300多人。融资后的“婚礼纪”,依然保持着大小周的工作节奏——一周双休、一周单休。对于组织化管理来说,大公司病几乎无可避免,俞哲希望团队能够保持在创业的状态中,尽量晚一些陷入层级管理的消耗中。“这样的话,我们又比竞争对手多了一个月时间”,俞哲极其强调快速的执行力,“哪怕我们跑错了,再重新来依然比别人快”。
三
“小人物,小角色,很纯粹的天蝎男”,俞哲在微博给自己这样注解。
1981年,俞哲出生于浙江桐庐。此地以快递和针织品、圆珠笔闻名,它的快递血脉占据中国民营快递的大半,圆珠笔摆满了国内80%的货架。
“早在我出生的时候,我们家就是万元户了。”俞哲的父亲,是*早的乡镇企业家,承包过工厂车队,后来开办针织品实业工厂。 父亲文化程度不高,在商业上却十分聪明。
他依然记得小时候,父亲的车队出车,常常凌晨两三点钟回来,父子见面很少,“我父亲很聪明,也很能吃苦”。这是俞哲继承自家庭的,对创业*朴素的认知。
他爱折腾。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期间,移动电话开始流行,俞哲开始在学校卖联通的SIM卡,一张卡能赚15到20块钱,一个月能赚几万块钱。毕业后,他业余贩过煤,做过外贸,还做过家装,从来没有消停过,他给自己的评价是“非常努力”。
“如果哪个创业者说创业不是为了赚钱,那要么是骗子,要么太虚伪”,俞哲非常肯定。
不过,在俞哲的认知里,赚钱虽然是创业的目标,但也应该放得更为长远,“太早琢磨赚钱的事情,会让创业公司把自己框死,创业*重要的是格局”。
对于商业,俞哲的认知很明确。“创业的唯一目标是赚钱,但也希望做一些改变人们生活的东西”。在“婚礼纪”之前,俞哲和他的两个合伙人想做的是医疗健康行业,通过医疗和支付两个高频使用场景切入,改变医院看病消耗大量时间的问题。
“医院有很强的行政权力,做起来很难。我可以搞关系,但我不愿意”,做了近10个月之后,俞哲决定转型做婚礼行业。而此时,两个合伙人的耐心已经耗尽,在“婚礼纪”开始之前离开。
“婚礼纪”团队有20多个人时,第一次带这么多人的俞哲一度陷入焦虑。“这么多人跟着我,加班到很晚,钱又很少,万一失败很对不起他们啊。”蘑菇街的陈琪,是俞哲的中学校友,彼时已经是创业明星。作为过来人,他开导俞哲,大家都是成年人,每个人的选择都是权衡之后的结果,要么积累经验,要么看好这个项目。创业本身就是一场豪赌,“我能做的,就是尽量少犯错”。
如今,“婚礼纪”的管理层有超过半数有创业经历,有人甚至多次创业。俞哲将之解释为“人以群分”。
“婚礼纪”新的办公室有3000平米,很快又坐满了。
“2016年婚礼纪的发展很快啊”。
“2017年我们发展会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