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他以前也是个演员。他懂得并了解演员这个职业,也了解演员的心态。他出生在北京,属猴,少年时代看过很多电影,收集了很多明星的剪贴画,那时似乎明星离他非常遥远。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他考上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简称全总文工团),成为了一名专业演员。他的演员同事当中,有一位后来成为戛纳电影节影帝的“龙套”演员。那时候,银幕上当红的是英俊帅气的唐国强,郭凯敏。外形并不出众的他们还只是在舞台上跑龙套,没有戏演的时候,他拿起了相机,同一个文工团的好友葛优成为了他的模特。
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还并没有想到自己将来会成为一名专业摄影师。八十年代末,他随着出国热潮到了日本。在那里,到底经历了什么,他透露得不多。1997年他和夫人增田顺子一起回到中国,开始潜心从事摄影工作。
我们来看看他拍摄的北京人艺的老艺术家朱旭,那种来自朱旭老师内心的祥和自然的呈现在他的脸部线条上。
他还用镜头记录了刚刚从秦城监狱出来的刘晓庆,这个敢于说自己是中国*好的演员的女人,如此真实的被他记录。
在媒体和粉丝面前,人可能不自觉地会端起架势,耍***。但当他和家人、朋友在一起时,可能就会变得放松和亲近。因此,这位摄影师从不带化妆师甚至不带助理,就是与演员们面对面,环境越安静,光线、服装、状态越自然越好,现场工作照甚至是让街边路人、环卫工人帮忙拍的。
“我会把尊严和荣耀让给对方,并且在拍摄过程中不断告诉他“非常好,就这样!真的漂亮!”
最初拍摄电影百年人物肖像的时候,他的想法很简单——以影像的方式向那些为中国电影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致敬。没想到一拍就是四年,足迹遍布全国所有地区,最终拍摄了1000多位电影人。
“找葛优,他一下就介绍了十个二十个,就这样不断扩大联系范围。”
姜文这张照片,是我们见过的姜文肖像*具个性的一张,这张照片完全可以当做人像摄影的教材,李雪健、田壮壮、张艺谋的肖像也都如看见本人一样的传神,他们脸上的每一条纹路里好像都有故事。
俗话说看人先看脸,看脸先看眼。他拍摄肖像的时候通常采用大光圈,将焦点对准眼睛,尽可能虚化背景。为了保持形式上的统一,他选择规避掉服装、环境、光线等外部因素的干扰——将人脸布满画面,形成一种稳定的美感。
“我觉得最有力量的,尤其是男人,还是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