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恩呼的摄影工作室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万达写字楼内,来者要花很长时间才能通过曲折的走廊找到这里。在工作室外面的墙上贴着三张被放大了的照片,照片里三个女人表现出三种风格,而每一张照片的下面,都用不起眼的汉语拼音写着:wuenhu。
乌恩呼
作为一个1988年出生的蒙古族摄影师,乌恩呼的作品总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鲜明狂野、简约时尚但又不乏思维上的深度。
他坚信,拍别人也是在拍自己。
淘宝“小二”拍“大片”
乌恩呼把摄影师分为三种人:记录者、展示者、诠释者。理所当然地,他将自己归纳到最后一类。
在赛罕塔拉公园里,乌恩呼曾完成了这样一幅作品:一位身穿黑衣的外国女子,作茧自缚一样站在草地上,她的身后,则是像蛛网一样的大树枝桠。乌恩呼说,他想表达的是一种挣脱现实束缚的力量。
从繁华的大都会城市回到包头,乌恩呼有种“憋屈”的感觉。“就像大家都吃牛羊肉,突然来个吃虾的,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乌恩呼一直在外地“吃虾”。本来在南开大学学设计的他,受到朋友的召唤,跑到北京开起了卖女装的淘宝店。“因为上了一堂课就喜欢上摄影”的乌恩呼,开始通过街拍的形式为淘宝店模特拍照。由于照片有新意,吸引了很多顾客,淘宝店很快就经营到3个钻,但与此同时一个现实问题摆在了乌恩呼的面前:毕业找工作。权衡后,乌恩呼和朋友一拍两散,应聘进入《时尚芭莎》杂志,做起了摄影师助理,学习拍摄“大片”。这两段不寻常的经历,让乌恩呼的摄影技术得到了飞速的提升。
但在《时尚芭莎》仅工作了3个月,乌恩呼就因为家中遭变故而不得不放弃这个绝好的工作机会。带着些许无奈和野心,2012年乌恩呼回到包头,在金荣建材城公寓开起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那时的自己挺自大的,总觉得别人拍的东西土。”有一段时间,乌恩呼陷入了一种自我膨胀的状态,他急于找到一个平台,来发泄自己内心抑制不住的摄影冲动。于是,乌恩呼曾到包头各大商圈寻找人群中的时尚元素进行街拍。“从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就能看出他内心的价值观。”他将许多陌生的路人拉到自己的镜头下,用镜头记录着来自民间的流行信息。那时包头还没有街拍,乌恩呼的作品,就像“文革”中穿着喇叭裤的下乡知青,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拍别人也是在拍自己”
工作室成立后的第一位客人,是经朋友介绍的一位即将参加电影学院面试的男孩。乌恩呼从市场里花了100多元买了几样道具,在简陋的摄影棚里,为对方拍出了一组“不用过多的后期处理就能登上时尚杂志”的写真。“他穿西装戴礼帽的样子,有些柯南的气质,于是我给他画了个假胡子。”这组有纪念意义的照片,至今还放在乌恩呼校内网的相册里。
没多久,乌恩呼的摄影工作室就搬到了万达写字楼。现在,工作室已经有6名工作人员。他给自己的摄影工作室起了个英文名字:Mood Light,翻译过来就是“带着情绪的光影”。
“每个人的内心是不一样的,所表达出的情绪也是不同的。”说着,乌恩呼给记者假设了一个场景:“如果一堵白墙前面站着三个人,那么他们每个人的内心,并不是都和背景一样单调。”带着这种“唯心”的理论,乌恩呼曾在达茂旗举办的草原音乐节上,给一位女性友人拍过一组写真。在照片里,主角和一个购物袋不断“搏斗”,透视出压抑而空虚的内心以及繁琐的世事,就像凤凰涅槃一样,战胜购物袋的同时也代表着重生的自我。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乌恩呼拍摄的照片都很有特色,每一组写真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他说拍人物不是单调的,反而是最有趣的。因为摄影前都会和顾客聊天来探讨写真风格,乌恩呼笑称自己掌握了独特的秘籍,那就是“看星座”。
除了拍摄个人写真,乌恩呼主要从事拍摄婚纱照的工作。“很多影楼也会取个‘某摄影工作室’的名字,但是拍出来的东西,不能看。”在评价同行的作品时,乌恩呼往往毫不留情。他曾将自己拍摄的一组主题为《婚礼背后》的照片制作成了一个视频,画面抓拍了人物情绪化的表情瞬间,并配上了勾起人复杂情绪的音乐。这使他与其他庸常的摄影师相比,显得有些与众不同,但却展现出一种另类的潮流。
如今,乌恩呼的微信和微博粉丝加起来,已有一万多人。他会经常将自己的新作品发到这两个平台上。“有一种心情,是你我一同看栀子花开。”在乌恩呼最近发布的一条微博里,对着自己拍摄的一组婚纱照,他这样写道。照片中,一个身着红色婚纱的女孩儿,站在结了冰的黄河岸边,笑魇如花。
黑光网公众微信账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