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过一些作品后,他发现其中有很多隐藏的意味,站在不同的立场就有很多解读的方式。在进行真正的创作中会遇到很多可左可右的选择,遇到这种情况,就到了需要给自己一个选择的理由的时候。“我在每一次选择前都会给自己的选择找一个适合的理由,会反复问自己为什么?我想的总是比做的多得多,这是拼想象力的年代。”
刚说完他便发来一张新设计拍摄的个人头像,我看到了一张很有趣能够让人印象深刻的画面,也的确是相当考验想象力的画面。他说是为了和这组照片搭配,因为René Magritte(雷尼)的原作里《戴帽子的男人》都是没有脸的人,有的是被一个苹果挡住,所以谁都不知道那人的真正相貌,他认为那是画家自己,而他又是这些照片的作者,所以就拿掉了苹果。为了区别于原作,他又把帽子放歪了,而关于帽子倒的方向,左倾是指政治上追求进步、同情劳动人民的倾向。
而带引号的“左”倾,则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这就是我对自己照片的解释,我甚至在选择帽子倒向的时候还花时间去思考, 哈哈。”就这样,他却还自称自己是个空想家,每次都想很多,啥也没去干,理想的拍摄状态就是找到梦想与现实的结合点。
编辑:从绘画中得到了什么启发你的摄影创作?
李绍彬:由于出发点不同,绘画与摄影有不小的差别。绘画很容易发挥想象力,相对来说空间更大,它比摄影更自由,站的高度更高。不像摄影要去发现,要思考能否将想象的在现实中实现出来,而拍摄本身很容易受到的现实外力的限制。对这组片子的拍摄来说,是我很多年前看到的一个叫René Magritte(雷尼)的作品,当时以为这种具有哲学思辨性的画面是用PS数码进行制作的,直到有一天我了解这个绘画大师的时候我才知道这是画出来的,这种超现实作品对我感触非常大,所以对他的绘画进行了另一种方式的表达。
编辑:对于纯摄影你有什么感受?
李绍彬:我很欣赏那些擅长抓拍的优秀摄影师,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审美惯性,拍摄的时候会仔细安排构成、布局、光影,虽然好看但缺少了摄影瞬间需要的感受,而他们在按下快门的时候会更自由,他们拍摄出来的那种美是刺激的,而我们的却是保守的。
编辑:本组作品是用你最擅长的手法创作的吗?
李绍彬:是的。我在替换和效仿的基础上追加一些自己的观念进行拍摄。例如这组作品的元素本来是欧式的,我替换成了身边就有的东西,让René
Magritte(雷尼)来到了我们身边。每次创作的风格都不确定,当然以能够实现为准,主要表达的是“我们眼中的世界与他们的不同”。
编辑:你觉得这组作品有后现代的意味?
李绍彬:用后现代来形容也不太准确,后现代艺术的特点是用艺术表达多种思维方式,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后现代艺术所显现的“不确定性”才是它不可抗拒的魅力。我现在的创作只是为了向大师致敬,非常简单,因为伟大的艺术家们拥有的想象力和表达方式,现在看起来还是那么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