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熔黑还有自己的一套视觉理论:存在即是道理。
八十年代的时候,学画画的岩熔黑正好赶上了艺术上的宽松大环境。约莫1985年到1989年是中国艺术界非常活跃的一个时期,大量的国外艺术进驻,集中在中国美术馆,各种门类,各种流派,很多东西是他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他在那段时期接受了大量的视觉洗礼,哪怕看不懂的,也先强制自己接受了再说。
“有时候就瞪着眼睛生接受,理解不了,就先去记忆。至少明白了一个道理:存在即是合理。记忆得多了,至少能辨别得出孰好孰坏了。”
此外,中国第五代导演正施展舞台的电影市场也异常活跃,岩熔黑从各种艺术形式中吸取着营养,这是当时的文艺大环境。至于小环境,则是他当时所在的美术学院附中那一个小天地。从附中的图书馆里也许借不到《雷锋日记》,借不到《歌德巴赫猜想》,但能借到大批大批的艺术书籍。另一方面,他身边的同学老师,也都是画画的呢。
“我脑袋里面没有之乎者也,没有公式,没有条条框框,我受的是一种形象思维的教育,很感性的,有时候说不清道理在哪里。”
岩熔黑的艺术熏陶可以追溯到更小的时候。他说自己在三、五岁的时候就喜欢上了画画,并且画得很不错,常常受到别人的称赞,这让他很高兴。但家里人并没有从事艺术相关工作的,所以一开始并不支持。上了初中后,他经历了学业上的一些挫折,于是跟父母提出:“那我还是学画画吧。”
就这样,他走上了美术这条路。
正式的学画生涯缘自少年宫,岩熔黑说突然觉得生活美好起来了,看见的世界也有颜色了。他利用课余的时间去画画,辛苦却快乐着,这是他少年时期特别美好的一段回忆。
初中还没毕业,他就擅作主张报考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并且顺利考上了,从1984年开始,他在那里度过了人生中十分难忘的四年。
在专门的美术学校,岩熔黑说他换了一种与此前不同的新的思维方式,不再受刻板的书本式教育,那里没有一加一等于二的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色,老师也不会打击谁。
“那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融洽的,有竞争,但没有谁高谁低。我到现在也认为,美术教育是特别陶冶人情操的方式,艺术教育恰恰是这样一种开发人性的教育。”
岩熔黑感恩于美院附中的那一段经历,说他的母校培养了很多人,有第六代电影导演路学长、王小帅,有知名演员耿乐,还有中国第一代传奇摇滚人王迪。
从美院附中毕业后,岩熔黑又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加起来,他有很长时间都“浸”在了美术的氛围中。
深厚的视觉修养也许是他日后从事摄影的一个优势,但是他说,“我可能的确基础好一点,但这也不够我吃一辈子。”
岩熔黑是资深的人像摄影师,有一批铁杆摄影粉丝,他说自己并没有培养出什么技术高手,是他的摄影理念影响了很多人,比如多汲取视觉“养分”,再比如缘自于绘画里的“大关系”概念,他提倡在摄影中,先把定位和大关系找准了,再进入局部细节的控制,剩下的事就可以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