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光网 首页 > 影楼资讯 > 热点资讯 > 浙江宁波北仑老式照相馆:时空定格 岁月定影

浙江宁波北仑老式照相馆:时空定格 岁月定影

2012-07-25发布     转载自:中国宁波网     上传用户:啊美


原北仑照相馆彩扩员虞萍儿正在操作传统胶片彩扩机。1991年,该照相馆从上海引进了一台二手全自动彩扩机,这也是北仑第一台全自动彩扩机。

   与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照相馆不同,自开业之日起,这里的摄影师便将镜头对准了普通老百姓,证件照和全家福是最常见的两种服务。不过,旧时的人们,尤其是老人对这种陌生的庞然大物并没有什么好印象,甚至一度流传着照相会收人魂魄的说法。前来光顾照相馆的人也不多,经常是两三天才有一个客人,生意萧条。大多数照相馆不得不采用“兼项经营”的办法来摆脱这种窘境。

  有一家叫“积善堂”的照相馆,位于新碶老街,主人名叫顾延令,会修钟表,会镶牙齿,照相只是副业。还有家“锦云”照相馆位于大碶下街头,主人叫梅正荣,除了拍照,他还兼卖桔子。这对今天那些处处讲“专业”,人人求“艺术”的影楼来说,简直不可思议。然而,民以食为天,生存这件事决定着一切。

对一些人而言,照相馆是他们“提心吊胆”的工作场所

  虽然承受着蛮大的生活压力,但这些馆主们还是坚持了下来。到了1938年,日寇开始向老百姓发放“良民证”,要求每一张证件上都贴有本人照片,于是,大家不得不到照相馆拍照。抗战胜利后,照相已经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拍全家福、团体照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照相馆的生意蒸蒸日上。

  这样的繁盛一直延续到了解放后。那时,在绝大数的顾客眼中,老式照相馆是一个放满照相机、道具、布景、服装和灯光器材的、带给人快乐和温暖的地方。但是,对另外一些人而言,照相馆却是他们“提心吊胆”的工作场所。

  据柴桥照相馆店主郑裕荣回忆,上世纪中后期,除摄影以外,暗房、整修、上色等其余三大工种,均分布在一般顾客看不到的房间。店员深知,在大部分情况下这些工作都比较稳妥,但即便只是一丝细细的光线,也可能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造成无可挽回的影像损失,因此必须全神贯注地才能完成。

  “太累心了。”在区委党校的办公室里,原北仑照相馆经理贺可展露出了一抹释然的微笑。他从旁边的柜子里翻找出数个纸袋,里面装着大大小小各种照片和底片,其中绝大部分是他冲印的。他一边拿起底片对向光源,眯起眼睛仔细辨认,一边回忆起亲身经历过的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突发事件”。

  例如,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服务农村地区的人,照相馆的工作人员也下村拍证件照。在村里搭建临时暗房后,村民会时不时推开暗室的门,试图看一看师傅们究竟在干什么。结果冲洗到一半的胶卷全部曝光,只得回头补拍。另有一张原区政府办公大楼的照片,因为一不小心而印反了。

  类似的“小事故”还有很多,北仑照相馆的工作人员几乎都遇上过。彩扩师虞萍儿讲起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照相馆从上海购回的二手全自动彩扩机。那台机器小毛病特别多,其中最让人头疼的是传动齿轮容易坏,胶卷冲到一半卡住了。于是照相馆就派专人守在机器边上,一旦听到“嘎啦啦”的警报声,立马用黑布将机子盖住,再摸索着将胶卷“抢救”出来。

  探究老照片的制作过程远比翻看老照片来得枯燥,但也让人对照相馆工作人员的一丝不苟深感钦佩。“修照片是一个细活,照片尺寸越小,上色越难。”贺可展说。用铅笔、刮刀等工具一层层修去顾客脸上的皱纹;用棉签将大面积的颜色推开,用毛笔一笔笔地画发梢,用手指将需要虚化的地方慢慢擦出来,他们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随时保持着这份专注,随时准备着应对可能发生的状况,力图让每一张相片都反映出引人入胜的个人特色——这姑娘皮肤白皙,笑不露齿;那小伙子红光满面,浓眉大眼——又能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现在这些活儿都交给电脑了,光线啦、人物啦、背景什么的都可以改,我们那时候的技术都没人要学了。”郑裕荣略带自嘲地摇了摇头。

凡遇到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人们通常会选择到照相馆来留影

  然而,精湛的技艺只是一种更好地展现影像的手段,老式照相馆之所以吸引人,更多的在于其向人们提供了一个释放和记录感情的场所。上世纪三十年代,锦云照相馆的年轻摄影师,现年97岁的梅正荣谈到,在以往的年代里,去照相馆拍照对一个人来说通常意味着人生某一阶段的结束或开始。婴儿满月、小孩过生日、学生毕业、年轻人结婚、离家出远门等等,凡是遇到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人们通常会选择到照相馆来留影。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虽然不能化妆,也根本没有婚纱可穿,但新人们会换上干净的军装或工农装,来到照相馆,坐在墙壁前,肩并肩地拍上一张半寸黑白照。在那个工作需要为先、个人感情靠后的年代,新人们对着照相机露出的羞涩笑容成了彼此爱情的最好表达。

  改革开放后,由于人们外出务工或做生意极为普遍,于是逢年过节,到照相馆拍全家福成了父母与孩子欢庆团聚的一种方式。每当这种时刻,照相馆里便充满了小辈对长辈的问候声、大人们的聊天声、小孩子的嬉戏声以及家长们的训斥声,闹哄哄却不失温暖。

  有趣的是,尽管每个家庭的成员人数、生活经历各不相同,轮到拍摄时,大家却都不约而同地将老人簇拥在中间,儿孙绕膝,其余人按照各自小家庭依次站好,其乐融融,仿佛唯有这种形式才足以表现“团聚”的喜悦。

  于是,春节期间,别的商店、公司、单位可以关门休息,照相馆得照样开门营业。尤其是年初前三天,从早上7:30开门到晚上5:00下班,都是排队等着拍照的人,其中大部分是来拍全家福的。

近乎仪式般追求完美的拍照过程,为的是幸福的等待

  照相馆里有快乐,也有悲伤,但那不是沉重的悲伤。就如电影《八月照相馆》里的那位老太太,白天被儿子哄着拍了一张不太满意的独照,得知自己生命就快要走完,便在下雨的晚上偷偷独自来到照相馆要求再照一张。在男主角的建议下,她摘下了眼镜,竭力把最美的笑容留给家人,哪怕这是遗照。

  这样的时刻,正是梅正荣再熟悉不过的。“掖掖鬓角,整理一下服装,坐在相机前,按照摄影师的引导,看着镜头微微一笑。”在他缓缓的讲述中,老人拍摄遗照时所展现出的从容和庄重感不禁让人动容,或许对他们而言,这正是一种练习如何面对死亡的方式。而数年之后的某一天,他们的孩子们也将通过这些凝固的影像回忆起老人曾经的模样。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观点、图片、文字、视频来自本站用户上传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相关权益,请点击《权利通知指引》,您可根据该指引发出权利通知书,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立即审核并处理。
网友评论
发表
查看更多评论
  • 于女士
    24岁
    儿童引导师
    6千-1.1万
    马先生
    38岁
    摄影师/商业摄影师/写真摄影师
    1万-1.2万+提
    张女士
    29岁
    化妆师
    6千-1万
    木女士
    33岁
    儿童引导师
    9千-1.4万
    刘先生
    30岁
    总经理/店长
    1万-1.5万+提
    林先生
    37岁
    新媒体运营/网络营销/活动策划
    3千-6千
    罗先生
    30岁
    修图师/调色师
    4千-8千
    雪女士
    33岁
    修图师
    3千-6千
专访栖家儿童摄影创始人
专访栖家儿童摄影创始人
摄影的魅力,在于瞬间,在于真实,更重要的则是在于感悟…
专访修图师阿星
专访修图师阿星
你看到美轮美奂的杂志封面,但你能想象它和原图相差多远么…
专访儿童摄影师友十六
专访儿童摄影师友十六
跟小孩子相处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在多年的拍摄过程中,友十六遇到过…
专访修图师萧岚
专访修图师萧岚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事业究竟可以热爱到何种地步?修图师萧岚用一句话便能完整诠释…
专访人像摄影修图师杰子
专访人像摄影修图师杰子
做修图能坚持下去是最难的,有多少人已经下定决心,最终还是半途而废了…
专访摄影师王磊
专访摄影师王磊
你有想过梦想有多远吗?对于未来,我们有着各种各样的构想,也有着各式各样…
专访情订奇缘团队
专访情订奇缘团队
情订奇缘摄影团队,成立于97年,到现在已经20多年的一个综合型、大型影楼…
专访品尚修图工作室创始人
专访品尚修图工作室创始人
田兴国老师一直说他是一名草根修图师,没有闪亮的头衔,没有深厚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