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摄影师
“这么多年还是有些棱角,没有磨平,还是很庆幸的。”
陈博是学画画出身的,在没有从事摄影之前他就一直觉得,得去北京!除此之外,他哪儿也不向往。刚从学校毕业时,他说自己心高气傲,越是好卖的画就越不愿意画,以至于有一段时间完全没有了收入。后来他进影楼做了几年摄影师,拍写真。2001年,他离开了东北,终于实现了来到北京的梦想。
他住过北京的地下室,住过条件寒碜的四合院,但他自认为还算顺畅,因为一来就找着了工作,在影视公司拍照,也多半是人像类的。
朝九晚五了一段时间后,陈博有些“憋”不住了,因为得坐班,没活儿也得去待着,他受不了这样,去跟老板提:“可不可以没活儿我就不来,你给我降点工资也行。”
就这样,他由全职变成了兼职。空闲的时间,他也并没有做什么正事,就在北京城闲逛,带着相机闲拍,有时候也带着三角架,拍拍胡同,拍拍建筑。“也不是为了拍照片,就是觉得我是摄影师,我就得带着相机。”
关于对钱的追求,陈博是这么说的:“反正那时候工资也够了,就看你有什么欲望。钱太多了你就搞不了艺术。你什么都有了,都满足了,还宣泄什么呀,表达什么呀。”
他一边闲散地逛着北京城,一边干着公司里的活儿,也一边拍点自己的作品。慢慢的,有人绕过公司直接找他拍了,那就得需要有自己的摄影棚了,就这样,他才有点像赶鸭子上架似的,成立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简简单单弄了一个很小的棚。
那是2004年的事,到今天,他的工作室已经有七八个年头了。
“在这儿经历了两届***的球赛。”陈博说。
但七八年后,他的工作室仍然是那个不过四五十平米的地方,并不在商业区,毫不起眼,找他拍照的人不一定找得到。陈博说他的工作室更像是一个手艺人的工作坊,他的拍摄,也更多的是个人行为。
没有商业上的包装与宣传,就靠着口碑的积累,现在的陈博也有了自己的固定客户,一些影视公司、杂志会找他。比如他给黄健翔的《时尚最体育》杂志拍片,原本他的作品并不商业,但试拍了几期后,对方觉得很满意。获得十杰之后,《时尚最体育》的执行主编在微博上说:《时尚最体育》御用照相的人获奖了。黄健翔也随即表示了祝贺。
陈博说:“反正有自己的位置了,一个小天地。但是可能我的位置还会更大一点,只是现在没找到而已。”
他也接一些散客的拍摄活儿,拍拍写真之类,但如果别人来了就考察服装场景的话,他已经从心底认定了——那人“不是他的菜”。
“弄一些美仓美奂的东西,那还要摄影师干嘛。哪怕你穿普通的衣服,我也能拍出不一样的味道,不是多么惊世骇俗,但我起码能发现你自己看不到的东西。”
但也因为这种固执的坚持,让他损失了很多客人。一方面,他觉得“你喜欢你就来”,一方面,他也希望能做一些更商业的东西,“这样才能想事儿,吃饭都吃不饱,还怎么想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