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妆
已经由加法做到减法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港台影楼尚没有大批进入无锡,化妆还是小众行为,更多的是女孩出嫁当天要化新娘妆。80后们或许应该有记忆,自己的表姐堂姐们要结婚时,都是恭候在影楼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只为出嫁那一刻美丽动人。
周周每忆起那时门口长长的队伍,就觉得心里充满成就感。她说,只要是好日子,影楼门口少说也有十几位新娘在等,有的新娘为了早点完成妆容,甚至凌晨四点就来了。不过周周坦言,那时候化妆的技巧并不高超,只觉得把脸上的线条画得明显就行了。而且那时来化妆的女士也没有什么要求,全凭化妆师“摆弄”。周周笑着说,现在看来那些妆还真是有些土。
近几年来,化妆造型日益受到人们的认可,新娘化妆甚至已经从影楼赠送化妆发展到了化妆师上门跟妆,并且越来越个性化。越来越多的晚宴、私人聚会都要求着正装、礼服参加,而装扮要得
体自然成为不少人的选择。“以前化妆是做加法,现在是由加法做减法了。”周周说,随着人们对妆容要求的提高,化妆要透明自然成为趋势,不能再简单地把化妆看成是涂脂抹粉了。这不,现在的化妆师们都是依据每个人的特点,先把妆彩涂上脸,而后根据需要某些部位的妆彩减到透明,看上去精致自然。
彩妆
年轻人实现梦想的舞台
“目前无锡从事彩妆业的人员至少有2000名,其中,年轻人是主力军。”“中浪”一名负责人说。
彩妆,让不少向往美、找工作难的年轻女孩找到了希望。“中浪”彩妆师蒋卫伟两年前还在新区一家外资企业工作,是操作车间的班组长,月薪高的时候有4000元。虽然有一技之长,但她内心还是向往自由的、和美打交道的生活。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中浪”的彩妆培训后,她感到生活为她打开了另一扇门,最终辞职,加入到彩妆行业中来。当时,她妈妈强烈反对,总认为“这不是个正经职业”。她告诉妈妈:“我会用成绩来告诉您,我的选择是对的。”去年,考核表现优秀的她,又被“中浪”推荐到香港轩美尼形象设计公司接受为期一个多月的培训。由于时间紧、费用大(一个月费用就需2万元),用“争分夺秒”来形容培训期间的她一点也不为过。练画眉毛时,一张纸有10对样品,她一次就要画上20张纸。老师讲的彩妆手法,她一有空就在自己的脸上“试验”,一天内化个五六次是常有的事。每天,她都要练到晚上一二点,早上七点又准时起床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培训结束后的比赛中,她名列前茅。现在,她成了店长助理,担任“市场督导”角色。而她的一批找不到工作的姐妹也相继进入这一行业。
彩妆
受惠的不仅仅是年轻人
彩妆,不仅仅帮助市民达到了形象上的“自我完美”,还使一些市民特别是中老年市民找回了自信,拓展了生意。
彩妆师小李的妈妈从事服务工作。起先,她妈妈认为她整天描描画画,“没出息”。后来,小李主动帮妈妈买衣服,教她如何搭配,还告诉她,“眉毛是脸上所有信息的‘焦点’,眉毛修好,适当画一画,整个人的面貌就会改变。”她妈妈将信将疑地让她“改造”了一下,没想到,顾客都说她变漂亮了,都喜欢找她,老板还为此给她加了薪。后来,小李家里的婶婶阿姨们都找小李“改造”。她妈妈还开玩笑地说:“现在,你那些婶婶阿姨打电话来,十次有九次都要问起你的情况,问怎么打扮,我都快成‘第二顾问’喽。”
50多岁的薛阿姨做钢材生意,请客吃饭是常有的事。四年前,她就萌生了化妆的想法,但又怕人说,就一直没动。一次,一名美发师建议她尝试一下化个妆,她忐忑不安地试了下,发现整个人就像变了样。从那以后,她就购买了整套化妆品,经常让彩妆师化妆,自己也试着学化妆,并处处注意谈吐,朋友、客户都夸她更有气质了,生意也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