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府三星照相馆、红山照相馆、青年照相馆等老照相馆已悄悄隐退;大众、人从众、百花村等照相馆凭着实力站稳了脚跟;维纳斯、金百合、罗马假日等影楼正引导着首府婚纱摄影的主流。影楼的来来去去带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婚纱照的变化,则见证了首府人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过去
婚纱照从简
市邮政局的退休职工高老先生和王老太是1956年结婚的,两人结婚证上那张泛黄的老照片勾起了王老太的回忆:“出嫁时我才20岁,当时也想穿件漂亮的衣服照张相,但条件不允许,最后选了件干净的衣服拍了张结婚照。”王老太嘴角露出浅浅的微笑,“我们当时在大十字附近的三星照相馆花了几分钱拍的照片,在当时也是笔奢侈的花销了。”
2002年,陈女士和安先生结婚20周年,一直没张像样的婚纱照是他们的遗憾,家里的日子越过越滋润。结婚纪念日那天,安先生主动提出再去补拍一套婚纱照,陈女士挽着老公拉上儿子走进影楼,把一家人的幸福融在了照片上。
1982年,在市新桥饭店工作的陈女士和安先生结婚一年后在红山照相馆拍了一套简单的婚纱照。照片上的陈女士头戴白纱,手捧塑料花,身旁坐着身穿黑色燕尾服的安先生。照片上的色彩是人工着色的。


21世纪初
追求个性与时尚
家住晨光社区的单女士和毛先生是2004年2月结婚的。当时装修、买家具、定酒店、租服装等一系列的安排将这对新人都折腾得不轻。“当时拍婚纱照得提前预约。痛并快乐着,是当时拍婚纱照的最大感受。”单女士说。
婚纱照
生活变迁的侧影
1982年,黑白着色婚纱照在首府颇有争议,西式婚纱照的引进虽新鲜,但还不能被大家接受。当时花二三十元去拍套照简直是奢侈。“去的人有,但非常少。”作为当时知名的照相馆,大众摄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文明回忆说:“1984年有了彩色婚纱照,照片的布景也有一定的变化。直到1988年做连体布景时,市民们对婚纱照才越来越感兴趣。1988年推出688元到2288元不同价位的套照,每天有四五十人来拍照。”
1996年在连体背景的基础上无纺布背景产生了,这种背景上可印制各种图案,调换不同的背景使婚纱照变得多样化。因拍照的人越来越多,竟出现为能拍到婚纱照托人、送礼的情形,预约拍照应运而生,这样一来不仅方便了市民,也火了影楼的生意。
1998年,出现外景婚纱照,这股热潮很快席卷了首府。到2002年,胶片技术被数码照相取代。
据新疆维纳斯婚纱造型摄影有限公司企划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消费者现在对婚纱照拍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追求个性张扬又要求代表时尚潮流。影楼推出从两三千到三四万各种价格套系,婚纱照的价位虽高,但婚纱照已成为一项固定的项目被列入结婚消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