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西阳先生是厦门首家台式喜坊“喜蜜坊”的老板。二00三年七月在厦门创办“喜蜜坊”的他表示,当初想到要来厦门创业,一是觉得厦门的喜坊虽然近年也出现了一些高端的品牌,但在时尚感等方面还是不如台式喜坊,相信能从高端消费者中获得一定市场份额;二是厦门发展日新月异,但许多老的闽南婚俗也渐为年轻人淡忘,他想把这些老婚俗带回厦门。因此,他的喜蜜坊不但经营喜饼,也负责婚礼的布置设计。
正在店内预定喜饼的陈先生表示,看中台式喜饼,就是觉得口感好,而且包装突破了厦门传统喜饼的大红色,用粉红、橘红等颜色,显得很有时尚感。而郑小姐则说,看了店里陈列的模型,如代表祝福女性早得贵子的“带路鸡”、代表期待媳妇孝敬公婆的“烘炉” 、代表希望夫妇生活越来越甜的甘蔗模型,这些传统婚俗她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闽南人都不甚了解,但却听说不少台湾青年还是严格的“行礼如仪”,让她感到很是温暖,所以想买上一些,带在自己的嫁妆里。
陈西阳先生说,最初自己计划能够获得厦门市场每年百分之五左右的份额,但现在每年已经超过这个数字。
台式喜坊的发展也给厦门本土喜坊带来巨大压力,厦门不少喜坊也开始在品种花色、包装、附加服务上求新求变。此外,同为台资企业的“安德鲁森”、“向阳坊”等糕饼店推出了饼券,供新人们散发给亲友自行去兑换自己爱吃的糕饼,这一招数让这几家台式糕饼店一两年来迅速在喜饼市场占去了大量的份额,也让厦门的婚庆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无论如何,两地同根同源、共同的婚俗才营造出这样一个各展所长、竞争激烈的厦门婚庆市场。